近日,“荀子与儒家外王之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邯郸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法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将荀子研究推向深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梁涛向记者评价道。
会议由邯郸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联合主办,这也是在邯郸举办的第三次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与2014年6月,先后举办了“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和“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于2014年成立荀子研究会。三次会议的主题由梁涛和几位学者共同设定,三个主题有内在逻辑关系。
荀子,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活了近百岁,一生的经历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梁启超曾说:“两千年之学,荀学也。”
不过,国内对荀子的重视和研究在近些年才初现。以国内荀子研讨会为例,改革开放后全国性的荀子学术研讨会在2012年前只举办过两次,最早的一次是1990年,第二次是2007年,均在山东临沂举办。2012年邯郸举办了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固定为两年一次后,其他地区的荀子学术研讨会也渐渐增多并固定。
究其原因,梁涛解释说,宋儒之后,及至新儒家,近一千年来荀子被排除在道统之外,认为他不是儒家的正统,不仅偏离了儒家的基本价值,还根本上背离了孔孟的思想。也因此导致了学术界对荀子评价过低,且对他的思想重视不够。另外,与孟子方面的研究大家辈出,并有一些大家公认的经典性作品相比,在中文世界,目前还没有出现公认的荀子研究的权威学者,也没有公认的经典著作。大陆、港台至今也没有学者一生专注于荀子研究。“所以首先要怎么定位荀子,即荀子在历史上、在儒学的发展史上的价值。”这也是第一次会议主题定为讨论“荀子的思想地位与价值”的原因所在。
“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则是对荀子研究的整理。梁涛表示,当下荀子研究面临很大的问题是怎么来突破。与《论语》《孟子》一样,《荀子》是先秦的重要儒家典籍,前人有太多的研究积累,论文不计其数,学术专著从民国至今有近百部,在这样的丰厚的学术积累面前,只有充分了解前人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及研究中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才能确定荀子研究从哪方面入手。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荀子与儒家外王之道”,一是明确表明荀子是儒家的正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二是强调荀子对儒家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外王”思想上,即政治制度。“最近几年政治哲学方兴未艾,引起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荀子的‘外王’思想,也就是他说的礼乐刑政,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梁涛向记者解释。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王天海也认为,“荀子在继承和发展先秦诸子王霸之说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独立而完整的王霸思想。这种思想不仅传承了孔子外王内圣的思想,还贴切当时社会实际,丰富并充实了儒家的国家政治学说,为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表示,学校及会议有关荀子研究的论文在高端学术刊物发表和转载转摘,使得荀子思想研究成为邯郸学院近几年来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学术领域。
另外,邯郸国际研讨会以及国内其他一系列学术会议的举行推动了荀学研究,荀子研究选题频频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即将成立“荀子研究中心”。
史学大家李学勤先生给此次荀子国际研讨会的贺信中也表示:“进一步深入研究荀子文化,传承荀子文化精神,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温新红)
《中国科学报》 (2016-11-04 第5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