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一年一度的何梁何利基金奖揭晓。科技部奖励办分析认为,本届51位获奖科学家所取得的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37%处在“并行”状态,61%已居于“领先”水平。这折射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
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据分析,从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看,我国基础研究在多个领域引领学科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仅“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得主在生物医学领域卓越成就,非线性最优化计算方法、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生代鸟类研究等,均彰显出中国科学的国际领先地位,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科学家们顺应国家战略需求,在空空导弹、飞航导弹、先进武器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大提升了我国的战略威慑力。精密区域数字高程基准确定的多项理论,长寿命航天肼分解催化剂,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空间润滑材料技术体系等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推动国家经济方面,卫星激光通信技术为我国空间高速信息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自主研发成功的总线芯片,主要指标优于国外产品,改变我国仪表产业长期“无芯”的局面;国产存储系统的创新发展,打破了国外垄断,有力保证国家信息安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信号控制系统取得的杰出成果,解决了复杂电磁兼容和信号识别等关键技术难题,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有力地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此外,本次获奖人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41岁,平均年龄为52岁,较去年降低5岁,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约占10%,45岁至60岁的,约占68%,60岁以上的约占22%,这说明中青年科学家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