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玢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21 10:14:55
选择字号:
评论:科学家“变坏”该怪谁?

 

在国内13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NgAgo基因编辑技术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不同的是,他所面临的关注已不再是半年前“众星捧月”的赞美,而是“群起攻之”的诘问。然而,在这场大起大落的“造星”运动中,被诘问的仅仅应该是韩春雨吗?

韩春雨的“网红”之路始于今年5月。当在《自然》发表了他十年职业生涯以来的第一篇论文后,韩春雨旋即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甘于寂寞、历尽艰辛、成果惊人,在不同媒体的类似描述中,韩春雨俨然一位传奇般的科学人物。虽然有些马后炮的意味,但回想起来,这些整齐划一的报道似乎有些过于急切。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几何,首先取决于其科学成果的价值,而这需要由科学共同体来评判,需要时间的检验。然而,韩春雨被急切地贴上“三无”科学家的标签,为反思当前科技体制问题提供极佳样本成为他的重要价值之一。而即使韩春雨本人也曾表示,NgAgo基因编辑技术只是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其价值有待科学家验证,但媒体仍不吝褒奖之辞,将韩春雨称作“诺奖级”科学家。

如果说追求热点、制造热点是媒体的天性,那么一些科研主管部门同样显得有些急躁难耐。在短短几个月里,韩春雨成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获得财政拨款2亿多,位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名单。重视人才是理所应当,但这些待遇对于刚刚发表一篇论文的科研人员来说,似乎有些过于优厚,来得也有些太快了,快到科学共同体还来不及对论文成果价值给出客观评判。而环顾科学圈,这已成为褒奖科研人员的标准套路——出成果、被立典型、给经费、给待遇。随着学术不端事件接二连三,人们感概,科学家也变坏了。我们尚且无法在“科学家变坏”与这些优越的待遇之间确定因果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科学家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了,而且诱惑来得也越来越快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乐于给科学家描绘一个专注科研、不修边幅、甚至对人情世故有些木讷的形象。这并非是对科学家的贬损,而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科学家是更高道德水平的代表,他们身上淡泊名利、潜心事业的特质正是这个社会所稀缺的品质。然而,“科学家变坏”却警示我们,现实与期待渐行渐远。其实科学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的人群,当大环境趋于急功近利,甚至给出“鼓励”急功近利的信号时,怎能期待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