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19 10:42:13
选择字号:
微波雷达牵线 续写“天神”情缘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记




 

2016年10月18日深夜,北京航天城指控大楼里依然灯火通明。今晚,入轨飞行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牵引下,追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脚步,为完成交会对接做准备。

继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神十对接成功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自主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再次担此重任。这次已升级更新的它,能否完成探测、捕获、跟踪、测量的光荣任务,又能否续写太空情缘助“天神”再度牵手?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了解到,随飞船发射升空的微波雷达要在太空正常工作首先必须通过系统自检。

在飞船升空后的第20个小时,安装在“神舟十一号”微波雷达主机首次加电开机,并顺利通过了自校准,之后与安装在天宫二号上的应答机取得联系。

数据判读显示双方通信一切正常,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以完美状态在茫茫太空静候最终“牵手”。

此时,距离交会对接计划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微波雷达试验队成员正在数据判读大厅,认真做着对接前的最后准备。

当晚22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距离天宫二号还有200多公里时,微波雷达再次加电,进入工作状态为捕获目标做准备。

“一切正常!”看着监控器上不断传回的数据,微波雷达总设计师孙武言语间透露出满满的信心,毕竟微波雷达已有了三次完成交会对接的骄人历史。

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蒋清富看着监控显示器上不断回传的两飞行器的相对位置信息,带领团队成员仔细判读分析。

“有了,目标在这儿!”蒋清富指着屏幕大声说道。此时,团队每位成员都瞪大了双眼,屏气凝神,紧盯着监控器上的数字。可喜的是,监控器上显示的数据远优于研究团队在任务前“双想”会上的分析结果。

目标成功捕获后,微波雷达紧紧锁定天宫二号。此时,时钟指针已过零点,软件工程设计师徐秋峰眼睛仍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测量曲线,丝毫不敢松懈。

他表示,测量曲线很平滑,说明产品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还不错。

“不同轨道高度的空间环境不一样,轨道高度越高,空间高能粒子分布区域越广、粒子通量越大,对设备的危害可能性越大。”蒋清富继续解释称,“整个立在舱外的微波雷达系统要抗击的住空间高能粒子的冲击,必须有一套可靠的防护装备,才能适应空间站未来长时服役任务的要求。”

此次执行任务的应答机正是因为搭建了一套自我修复系统,即便面临空间的“枪林弹雨”,依然能坚守岗位、不辱使命。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在研制微波雷达系统的改进过程中,研究团队还充分考虑了后续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要求,在算法、体制上都留有冗余,可实现测量通信一体化。

此时,扬声器里不时传来指挥员下达调度口令和地面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报告的声音。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相距仅剩约20米,微波雷达仍然跟踪稳定。

“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不一会儿,指挥大厅里传来交会对接成功的消息,雷鸣般的掌声旋即响起。

微波雷达研究团队的成员们都激动地站起来,相互击掌、拥抱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随着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的发展,25所不断开拓创新,研制的空间产品正在实现跨代升级和系列化发展。”微波雷达项目所级指挥黄宜虎说。因而,此次任务已不仅仅是总体对产品的考验,事实上更是研制团队对自身技术的检验。

虽然微波雷达在交会对接任务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对这个团队而言,任务远没有结束。因为,在随后的30天里,他们还将时刻关注微波雷达的工作状态,继续保障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超级显微镜”,深度探索微观世界 《自然》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