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世界吸烟人数最多,卷烟产量最多,因吸烟导致疾病、残疾与死亡数量最大的国家,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2006年)已经整整十年。《公约》生效6年后的2012年12月,中国制定了第一个《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至今,这个实行只有三年的《规划》也到了收官之时。 十年履约,三年《规划》,中国的控烟进展如何?差距怎样?
1月26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2015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控烟之路艰难,喜忧参半。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介绍,从调查数据看,吸烟者中有39.6% 有戒烟意愿,这一比例远低于控烟先进国家。但成功戒烟者仅14.4%。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成功戒烟的人数,5年中也只增加了1330万 人,在3.16亿吸烟者中,其数甚微,还不及新增吸烟者的数量。尽管卫生部门为戒烟作出过很大努力,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 (2015)版)》、建立的戒烟咨询热线(12320)也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戒烟门诊就诊率很低,难以为继。
吴宜群强调,对戒烟治疗的各种困难应该有一个通盘设计。戒烟门诊难以为继有多方原因,其一,在控烟教育中没有强调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强化医学戒烟的地位,将患者导流到医院戒烟门诊或戒烟热线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其二,没有把戒烟治疗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畴,让戒烟者得到有效药物的治疗。
本次发布会上,多名探烟专家也就如何加快我国控烟进程做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提出:一应加快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不但要有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还应当有《国家控制吸烟法》,将烟害控制列为国民健康基本保障;二应立即制定新的控烟五年规划,新的五年规划应以最大限度保护人民免受烟草危害为目标,大力推进控烟履约工作;三是提高控烟领导机构工作效能,因烟草业的利益与控烟目标根本抵触,应当将其排除在控烟履约领导小组之外; 四应立即实施图形警示上烟包,期待这一决策在2016年能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