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在农村的老父亲打电话,问村里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学了。父亲说,村子里已经五六年没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身边的同事、朋友也有类似感慨。人们不禁忧虑“寒门难出贵子”,而在一些困难家庭中,“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颇有市场。
诚然,近年来从重点高校给农村学子抛去更多橄榄枝,到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不断扩容,教育公平的雨露更多洒向了乡村。然而,在那广袤的田野上,还有很多寒门子弟在喊渴。甚至出现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一旦这种现象成为一种普遍性趋势,则不但个体的命运将难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什么是公平?同一个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社会所期待的教育公平,是不仅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也要让他们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说个人的拼搏奋进是生活向好和生命尊严的基石,那么对教育公平的捍卫,就是这块基石下面的地基。当且仅当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时,教育方能改善困难人群的思想贫瘠,吹走留守儿童的精神孤寂,拔除寒门子弟心间过早生长的杂草,给人以面向未来的信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上,一个倚重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而排斥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社会。释放知识的力量,并不意味着教育屈服于找好工作、赚大钱、当大官等功利想法,而是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在获得充盈心灵、健全人格的同时,拥有超越贫困、改写命运的“魔力”。多一些聚焦公平、直指人心的终极关怀,让“有教无类”绽放时代光芒,社会文化资本的活力因子才能被撬动起来。
“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胜过十代人的代际更换。”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社会的分层流动。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无论来自哪个阶层,都可以通过自己优异的学业和成就而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这样一种分层流动,不仅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然而,这个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教育公平。一旦这个功能失效,就可能意味着社会结构失衡加剧。这就是为什么学者担忧“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所在。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孙少安这样对弟弟孙少平说。教育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强有力的现实力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不止步,我们的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