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 11:21:39
选择字号:
熊丙奇:对高考“状元”不该有如此期待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201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来自绵阳中学的高志华,总分689分。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老师介绍,该考生在此前的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连笔试都没过,这次却考出了689分的高分。与此同时,另一则新闻报道,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重庆文科“状元”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这名新科“状元”。

有舆论就此调侃大学自主招生笔试没有发现优秀人才——连高考“状元”都没有识别出来,甚至也有人在看北大、清华的“好戏”:对于这名“状元”,北大、清华要不要抢呢?还有,“状元”在填报志愿时,如果填报北大、清华,两所学校会以其没有通过当初的自主招生笔试而不录取他吗?

如果这名“状元”填报北大或者清华,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学校必定录取,否则就违反招生录取规定,而换在美国,如果一名SAT的满分获得者去申请哈佛、耶鲁,被拒绝录取是十分正常的事,谁说考了满分就一定要被录取?在美国名校的招生评价录取体系中,统一测试的分数只占25%左右的权重,满分获得者去申请名校,不被录取的大有人在。

参加自主笔试不通过,高考却获得“状元”,这不是说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就不权威,而恰恰说明我国当前考试招生存在的问题。高考只是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共性评价,大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还应有个性评价。一名学生可在共性评价中表现优秀,但却不一定在个性评价中表现优异,而后者对一所大学招收符合本校的人才更有价值。最适合的方式是,大学可结合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决定是否录取,但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中,大学的个性评价有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高考总分,填报志愿参加录取。学生填报志愿、投档到一所大学,符合招生条件者,大学必须录取。

这正是整个社会舆论关注高考“状元”的高考分数,而忽视每个学生个体能力的重要原因,进而也让整个社会对高考“状元”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

最近,有机构再次发布高考“状元”职场调查报告,发现高考“状元”并非职场“状元”,这也引起社会议论纷纷。而事实上,高考“状元”本就只是一次考试的最高分获得者,这只是考试分数上的优秀,而并不能说明他在考试之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质,凭借这样的分数,他可以在国内进入名校,获得名校文凭,但这也只能反映其学习知识的能力,而并不能代表其创新、创造能力。如果因为他是第一名,就认为他其他能力也第一,这不就是唯分数论和唯学历论了吗?换言之,我国对“状元”的关注就是唯分数论和学历论之下的畸形现象。高考“状元”在今后的求学、职业发展中,没有取得公众期待的成绩,这不是“状元”的问题,是因公众的期待出了问题。

国外对学生的评价早就打破了唯分数论和唯学历论,在升学评价学生时,统一测试成绩只是评价指标之一,在招聘用人时,用人单位并不以学历识才,而是会关注、考查他的能力和素养。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并不存在“状元”之说,也没有媒体去炒作统一测试的满分获得者。

针对国内媒体对“状元”的炒作,教育部门早就规定不得“炒作”状元。然而,媒体还是争相报道“状元”,只是在报道时,加上“状元”除了成绩优秀之外,也兴趣广泛、能力突出等所谓素质教育因素。但是不管怎么加,兜售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人才观。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我国的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早已提出不要唯分数论,并在自主招生改革中加以实践。可是,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各个大学却又上演抢“状元”的戏码,把有多少“状元”报考本校作为招生、办学的政绩,这给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只有真正打破唯分数论和唯学历论,社会才不会再有什么“状元”情结。而打破唯分数论,就必须推行高校自主招生,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把统一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由大学结合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查,录取学生,招收到适合本校的人才,也引导基础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打破唯学历论,则必须改革我国的人才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在招聘、管理、评价人才时,不能只看学历,而是要以能力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5-07-02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