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根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6/1 23:58:30
选择字号:
袁隆平:光有好种难以实现高产

 

■本报记者 贺根生

近日,“超优千号”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基地实施的百亩示范项目,经专家实地验收平均亩产达到941.79公斤,创造了我国海南水稻最高纪录。

对我国第五期超级稻的这一验收结果,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态度是“满意却不满足”。他表示:“‘高产更高产’是育种永恒的主题。”

而对于此前“两优0293”在安徽大面积减产引发的争议,袁隆平认为,粮食增产不仅要有良种,还要有良田、良法和良态。田不好,光有好种也难以实现高产。他表示,良田是基础,正如造高楼得先把地基打好,楼越高地基就得越牢。如果国家加大力度把中低产田改造好,超级稻产量还会提高。

一心求高产

五月的三亚,气温高达30多度。袁隆平从北京抵达三亚,下了飞机又乘车来到海棠基地察看“超优千号”稻子,指导科技人员做好次日的验收准备工作。

“超优千号”是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经多年选育出的超级杂交稻强优势新组合,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为了更好地了解其性状,加快推广,今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46个县(市)设立了62个百亩示范片。作为中国水稻育种南繁基地的三亚有两个示范基地,海棠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袁隆平十分看好“超优千号”在三亚的展示,自去年12月17日播种起,他一个冬天基本在三亚度过。今年4月,他还在三亚主持召开了超级稻现场观摩会,邀请全国17个省市40多个超级稻专家前来参观,以推进三亚和内地“超优千号”百亩方示范的开展。

验收当天,袁隆平又出现在现场。下午4点,收割的稻谷晒干后进行籽粒水分测定,直到专家经过反复测算得出准确验收结果,他才满意离去。

走之前他说,三亚水稻生育期比内地少了10多天,株高矮10公分,叶片少一片。“看来‘超优千号’在内地省份更有优势,实现示范种植每公顷产量16吨目标有戏喽!”

杂交稻成就有目共睹

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为何对超级稻育种还如此执着?“国家需要我,人民需要我,只要身体还行,我就要在超级稻创新的路上继续攀登。”这是他的回答。

此前,因“两优0293”在安徽大面积减产引发了网民对超级稻的各种质疑和争议,但袁隆平认为,不能因个别品种出问题就否认超级杂稻,我国杂交稻研究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超级稻研究的国家,34年来,其2700万亩优质稻田平均亩产450公斤。我国2014年4.4亿亩水稻,其中杂交稻2.5亿亩,平均亩产451公斤。袁隆平认为,这已是相当好的水平,因为我国70%是中低产田,说明超级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已退休的高级农艺师冯克珊曾在1970年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为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作出重要贡献。他给记者讲述了当年在袁隆平带领下披星戴月搞杂交稻育种的艰辛。“三系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是全国10多个省市30多个科研单位,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了上万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89年开展超级稻研究,并计划到2000年实现每公顷产稻12~12.5吨,然而,这一目标至今也未实现。2005年,澳大利亚水稻亩产世界第一,平均每公顷也只有10吨,即亩产670公斤,而印度只有200公斤,泰国不到200公斤。

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国际上已经领先。袁隆平说,如果超级稻示范亩产达到1000公斤,大面积推广打七折就是700公斤,即每公顷10.5吨。在中低产田亩产达到700公斤,那将是个了不起的飞跃。

客观看待超级稻

对于此前网上对超级稻的非议,专家认为,许多看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未能客观、公正、科学地看问题。“杂交稻对推进我国水稻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容置疑。”湖南省种子局周志魁局长说。近年来,湖南超级稻育种水平在迅速提高,不仅产量而且品质都在提高。”

近年来我国超级稻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种子的抗性在不同的区域种植表现会有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和病菌的变化,作用也会发生改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研究员说,不能因出了一点问题,就把超级稻一棍子打死。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超级稻示范与农民实际种植产量的差距呢?对此,专家认为,示范高产,除了种子因素外还有良田和好的栽培管理。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稻田是中低产田,几百万亩、几千万亩大面积种植,就难以达到示范田的产量。

“中国农村现在种田的大多是老人,要他们掌握、用好现代种植和管理技术很难。加上种粮收入偏低,农户也不太愿意在管理上多下功夫。这也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王丰说。

“普通百姓对科学种田不了解,情有可原,作为传播科学的大众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要重事实,更应讲科学,否则就会误导读者。”广西农科院副院长邓国富研究员表示。

相关专题:纳什的美丽人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