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辛)5月18日,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沪举行,授予26项成果自然科学奖,26项成果技术发明奖,222项成果科技进步奖;授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李儒新、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惠利健等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3位外籍专家国际科技合作奖。
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明显增加。国外授权发明专利85项,比上一年增加44.1%;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148项,比上一年增加2.95%。发表论文SCI、EI收录4470篇,比上一年增加7.3%,累计被引次数达到了70191次,比上一年提高了46.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团队完成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项目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这是2012年上海科技奖励设立特等奖以来的第二个特等奖,也是自然科学奖领域出现的第一个特等奖,兼具国际学术地位和重大社会意义;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领衔完成的“空心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药物缓/控释和磁功能化”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洪晓瑜等完成的“嫦娥三号和玉兔软着陆的VLBI实时精密测定轨和月面定位”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次奖励大会还涌现出一批青年人才。本次获奖项目的所有第一完成人中,有30.7%年龄小于45岁,这一比例较2013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国科学报》 (2015-05-2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