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4/23 9:18:55
选择字号:
英国某大学博士生:科研经费究竟是怎么花的

 

我从未见过,有哪个研究者对申请拨款这一毁灭灵魂的过程,有过什么好话。最糟糕的事情在于申请基金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而且,这些资助机构对于“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一直都有所保留。之前我认为这意味着资源流向了真正有潜力的研究。然而,没过多久,我意识到情况并非如此。可笑的是,正是这些把申请经费变得非常困难的组织,一旦把经费签字拨付出去后,对于这些钱的态度就变得漫不经心。正因为如此,出现很多因为监管不力而有人盗用经费的情况也并不出奇。

我读博的经历并不特殊,但读博的确是令人兴奋的经历。我获得过几个奖励,所以与一般的博士生不同,我有自己的研究经费。我的项目负责人有一个科研想法,但这个想法并不出色,没有人会资助他作这项研究,他也很难招募到其他科研人员。经历过一段困难时期后,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资金,招到学生Z加入实验室。

每当我登录到订购系统时,我看到我自己的经费密码旁边就是学生Z的订单项目——我就觉得这一切是错误的。我的经费来自一家医药慈善机构,而这家机构其实拒绝了Z的申请。当博士还剩一年时,我的钱用完了。不过,由于得到了另一个经费密码,我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我被告知应对此保密。我想,当Z拿到我的经费密码时,她也同样被要求保持沉默。

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但我们都对此保持沉默。在我们这样一个声誉非常高的大学里,院系教师都会使用博士生们的一些经费和奖学金。在另一所名校的博士生,当她拿到自己经费的第一天就有人告诉她,由于另一名新生无法得到资金,项目负责人决定这位女生的经费得与之共享。一年后,经费几乎用尽,这名无法拿到资助的学生离开了,在此期间也没有作出什么成就,而这位女生几乎完成了自己的研究。

我们彼此抱怨,但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一个项目的预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项目负责人的需求优先,包括那些“死胡同”研究和很自我的项目——在科学方面并不完备、缺乏被资助优势的项目。

当一笔经费耗尽时,下一笔经费必须以类似管理不善的方式使用,这样才能弥补上一时期消耗的成本。这有点类似“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今天的账要靠明天的钱来还。只要还有下一笔经费的存在,这种模式就会继续下去。

当然,这并不总是指向故意侵吞或道德败坏。不幸的是,当指向管理时,许多一流期刊的工作人员被证明是不称职的管理者。把大笔资金交到不称职者手中,无疑是疯狂的。申请者申请经费时需要提交发表成果的记录并接受审查,管理者会向申请者仔细询问从事管理和科研经验的细节。除此之外,行政支持研究小组以及技术实验室的情况也会被问到。

从资助机构的自身利益考虑,它们必须确保自己投入的钱被用于有价值的研究。有声望的项目负责人也会遇到困难或者拒绝遵守规则,毕竟他们需要维持自己的实验室运作,需要钱。

当出现经费管理及使用不善的情况时,资助机构可以通过罚款的方式来治理,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对某些项目负责人设置黑名单,黑名单的时间取决于就签署的资助条款而言,项目负责人的做法究竟偏离了多远。

该说的就这些了,至于该怎么做,就看资助机构,它们可能是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资深学者们唯一会倾听的对象了。

(作者系英国某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本报记者韩琨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5-04-23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