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以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4/11 10:18:5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号船长镜头里的航行

中国科学院11日带领记者探访中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自2014年4月首航以来,“科学”号已完成九个航次。“科学”号船长隋以勇用镜头记录了航行过程中的一些片段。通过他拍摄的图片,还原这艘“海上移动实验室”在茫茫海上的日常生活。图为“科学”号甲板剪影——宽阔的甲板也成为船上人员散步或跑步的好去处。隋以勇 摄

 

“科学”号捕捉自然美景之日落——日落时分,站在“科学”号上远眺,太阳与海平面相切。 隋以勇 摄

 

“发现”号无人缆控潜水器——“科学”号搭载了“十八般兵器”,比如无人缆控潜水器(ROV)“发现”号。它配备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手,具备深海热液区温度、压力、盐度、浊度、溶解氧、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的原位探测能力,可对近海底海水、热液流体、浅表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进行可视化现场取样。隋以勇 摄

 

“科学”号后甲板——“科学”号的实验室和甲板面积均达600平方米以上,宽阔的甲板有助于海上作业。“科学”号船长隋以勇说,作业空间大,可以临时添加一些设备满足调查需求。隋以勇 摄

 

“科学”号前甲板——中国曾因缺少专为深海设计的科考船而“望洋兴叹”,如今“科学”号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深海。“短宽型”的船体结构、封闭式甲板、360度可环视驾驶台、重力活塞取样的翻转结构等设计,都为海上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隋以勇 摄

 

“科学”号进行海上作业——“科学”号在试运行期间,多次赴深海大洋和西太平洋海底冷泉和热液区圆满完成了深海海底油气资源形成机理、深海极端环境调查、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隋以勇 摄

 

“科学”号进行地震调查作业——图为“科学”号在海里拖带的电缆和气枪。据统计,“科学”号最近航次执行多道地震数据采集工作,共收集19839次气枪成功释放后反馈数据,测线总长度约1000公里。隋以勇 摄

 

“科学”号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科学”号船长隋以勇说,为提高船上人员安全意识,每月定期举行应急演练。图为船上人员集中到甲板上预备“逃生”。隋以勇 摄

 

“科学”号举办海上篮球赛——为排遣船上人员的思乡之情,“科学”号在完成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途中,在一块距海平面约11米的登艇甲板举办了篮球赛。队员说,篮球落水在所难免,所以每个航次都会多带几个篮球备用。 隋以勇 摄

 

“科学”号上可用网络——“科学”号上添置有卫星上网系统,出海人员可以用QQ、邮件等通讯工具与家人联络,极为方便。图为女孩们聚集在信号较好的地方使用手机。隋以勇 摄

 

“科学”号上的青春活力——在已拥有30余年“船龄”的船长隋以勇眼中,年轻的船员或科考人员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为让这些“孩子”在船上更为舒适,“科学”号上设置了阅读室、学术厅、健身房等地方,还备有钢琴、油画、咖啡机等”调剂品“。隋以勇 摄

 

“科学”号捕捉自然美景之月明——站在“科学”号上仰望天空,看到一轮明月。2014年的中秋节,”科学“号就曾在海上度过的。隋以勇 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