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
4月6日,位于福建漳州的古雷PX工厂爆炸,再次给PX蒙上阴影。
近年来,持续的“PX恐惧症”在公众中间弥漫,多个PX项目因各种形式的抗议而停摆。
不断发酵的民意让PX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从科学上来说,PX本身低毒,其用途与吃穿住行都有关联,是炼油业资源利用的要求,也是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
一边是不得不面对的公众质疑,一边是不可不发展的产业,PX正面临如此困局。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迈进,科学与公众间的鸿沟日益增大。
那么,如何破解诸多新技术面临的困局?笔者认为,除了科学家、工程师和监督管理者应当坚守各自的责任外,科普工作者更应担负更大的责任。
提高科普专业性,首先应当从理论上充实科学普及的内涵。传统的科普模式形成了如今“科学家懒得跟你讲,讲了也没人信”的尴尬局面,这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可以说,科学普及的目标远不仅是公众“看得懂”,还要公众“信得过”,更要公众“愿意做”。
提高科普专业性,达到科普的更高要求,就必须提高科普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按照普遍接受的“专业”标准,从业者需要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不断地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以及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只有不断加强科普专业性,才能搭建起科学与公众的桥梁,建立双方的信任,在理性中平等对话。也只有形成这样的新局面,类似PX困局、转基因闹剧等才能不再重演。
《中国科学报》 (2015-04-0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