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26 10:59:22
选择字号:
熊丙奇:综合评价录取呼唤进一步放权

 

■熊丙奇

3月15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公布了面向上海市的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简章规定,具有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通过各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上海考生均可报名参加,高考出分以后,依据高考成绩,分文、理、医科按照招生计划(参照近年来在沪录取考生文、理、医科比例确定)的1.5倍给予考生面试资格。面试后,依据高考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30%)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合成综合成绩(总分),最终依据综合成绩(总分)按照招生计划择优录取。(《东方早报》3月16日)

这其实是上海交大在去年、南方科技大学在2012年,以及浙江省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的“三位一体”录取方式。这种方式不再按单一的高考分数对学生进行录取,但由于“三位一体”是在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下进行操作,因此只是给学校有限的自主招生权,也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综合评价录取的空间还有限。

按照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操作,学生需事先申请,入围综合素质评价名单后,填报该校的志愿,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再从教育考试院根据学生志愿按照1.5:1比例投来的学生档案,进行面试考察,按照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6:3:1评价录取。这种方式只不过把以前等第志愿录取的1.2:1投档扩大为1.5:1,学校只能对达到一本线,按志愿投来的学生进行面试;与此同时,学生要被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必须报考并参加这所学校的面试,否则就无法被综合评价录取。

很显然,这种综合素质的评价方式很难推广复制到其他所有学校,因为按照录取规定,都需要把学校填在第一志愿位置(提前批或者综合素质评价批),而且所有被综合素质录取的学生都需要参加学校的面试。由于只是少数学校尝试综合评价,这也就可能引发以这种方式抢生源的质疑(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招生,要求学生必须在综合素质录取批填志愿或填在提前批第一志愿)。更重要的是,表面上看,高考成绩只占60%,而实际上,这是在1.5:1投档进来的学生中,再按这一方式进行综合。举例来说,一校招500名学生,于是把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学生的前750名,投档给学校,第500名学生的高考分数是520分,第750名学生的分数可能是505分,以前高校录取520分以上的学生,现在则进一步对750名达到505分的学生进行挑选。部分分数较高的学生,可能会因面试成绩不佳而不被录取,个别分数较低的学生,会因面试优秀而获得录取机会。这固然会引导学生关注面试,但占第一位的还是高考成绩。

更有价值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则不应该是要求学生填报志愿,然后学校再对教育考试部门投档过来的学生进行评价、排序录取,而应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自主提出申请者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一名学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大学,拿到若干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这种方式充分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利于学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同时也充分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通过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大学转变办学理念,也引导中学走出应试教育。

我国其实有条件进行这样的综合录取。只须减少学生填报志愿、由教育考试部门投档录取的环节,而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学生和学校自主双向选择。也许在教育主管部门看来,由教育考试部门投档,学校再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可以确保招生的公正,而实际上,过去10年的自主招生改革实践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来维护公平的,可结果如何呢?公众对自主招生的公平质疑不断。保障自主招生公平,不能依靠行政主导招生,而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即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落实社会对大学办学、招生的监督和评价,同时推进大学进行内部治理改革,建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招生事务,而不再是由行政部门负责招生。政府部门退出具体的招生事务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管的职责,比如要求高校必须公开招生信息。

只有推进招考分离,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目前的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仍是基于集中录取制度的不彻底的录取改革,还需要行政部门进一步放权,从而让国家正在推进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发挥作用,并引导中学和学生开展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

《中国科学报》 (2015-03-26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