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10 8:30:14
选择字号: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自主“飞天”助云计算落地

 

■本报记者 彭科峰

从西湖之畔的浙大教师,到微软集团的高管,再到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华丽完成几次职业转身的王坚,目前正力图带领他的团队引领中国特色的云计算革命。

王坚领导阿里巴巴计算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人自己的云计算核心技术——“飞天”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使“飞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2014年,中国云计算触发了金融、民生、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的变革。他也因此成为央视“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云计算大有可为

个子高大,方眼,浓眉,衣着随便,不讲究,这是记者对王坚的第一印象。很多场合,王坚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他总是一脸笑容。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王坚颇感欣慰,他坦言云计算团队“做了很多不错的工作”。

2013年11月27日,随着代号“聚宝盆”的金融云服务推出,阿里云成为金融行业IT架构的一个新选择;2014年7月24日,阿里推出免费的“可用区”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了宕机风。2014年8月19日,阿里发布“云合计划”,以2:8分成的政策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2014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支付宝的大数据处理,都是基于阿里云的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完成。

目前,阿里云计算平台已经为140多万个客户提供服务,涵盖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气象、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

走到今天,王坚认为,云计算已经从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变成目前普通百姓都需要的产品。大家享受到的很多服务,都和云计算息息相关。“今天,如果你离开云计算,发现生活一切都正常,那么你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王坚笑言。

从教师到高管

然而,“60后”王坚的最初职业并非是搞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坚进入原杭州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一路攻读研究生、博士,成为浙大心理学教授、主任。这已让很多人艳羡,但在1994年,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选择远离杭州,北上京城,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在微软,他成为十几项国际专利的发明者。他领导的小组发明了支持亚洲语言的无模式切换用户界面,应用在Windows XP 等软件上。彼时,让他骄傲的,还有“数字笔”的发明。用这种笔在纸上随意书写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直接进入一台远距离的电脑终端,变成电脑可以处理的信息。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负责的研究组可能是向盖茨作工作报告次数最多的一个,大约有十次以上,其中也有与其他研究小组或产品部门一起。”多年后回忆自己在微软的经历,王坚不无骄傲。

14年后,王坚已经做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然而,他再次作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从微软离职,加盟阿里巴巴。

步入阿里“江湖”

选择阿里巴巴,或许与他是个地道的杭州人有关系。毕竟,亲不亲,故乡人。在这一点上,他和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有共同点。

2008年前后,阿里业务的高速发展使已有的IT设备使用到达瓶颈,亟待寻找一名技术高管,为庞大复杂的业务搭建起全新的技术架构,建立全球顶尖IT团队。在2008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阿里确定了“数据”和“云计算”两个重要的新战略。王坚进入阿里,正是肩负这样的使命。

“一件事情,我通常不会考虑太长时间。”王坚说,“有些人不会明白,对于某件必须作出选择的事情,无论你考虑多长时间,所犯的错误都一样大。”任何时候,他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2008年9月,奥运会闭幕后,王坚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一职;2009年7月,他又被指派为阿里软件的首席技术官。

2008年10月24日,在王坚的主持下,“飞天”研发启动。这是阿里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几乎等同于阿里云的整个技术体系。历经3年的技术攻关,阿里成功跨越了各种技术门槛,打造了“飞天”开放平台。

2013年8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运营服务器规模达到5000台(5K)的“飞天”集群,成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研发拥有大规模通用计算平台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

综合多年的从业经验,王坚认为,中国的基础软件一直做不起来,原因是缺乏与用户互动的机会。只有真正在云的时代,中国的IT才有改变的机会。他认为,未来中国的云计算有可能超越美国,甚至比美国更有竞争力,因为中国有更强劲的需求。

《中国科学报》 (2015-03-1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