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应博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1 10:05:18
选择字号:
用“互联网+”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质量

 

■李应博

今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的主张;明确了“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包容”的发展目标。从区域发展实践看,我国区域发展中的短板之一仍是区域间资源存量的水平差距以及资源增量的获取能力差距。“互联网+”行动计划对解决我国当前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非协调”问题,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质量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互联网+”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和升级产业、拓展金融和商贸空间,塑造医疗、教育、科技、政务等公共领域的新范式;从而使得资源能够跨界跨时空流动,“网络放大效应”进一步凸显。

从地区产业发展实践看,地区间产业的“趋同性”问题仍比较严重。从地区培育和发展创新体系的角度讲,用传统的政策手段如财税激励和粗放式资源配置与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需求也正渐行渐远。我们知道,发起于欧盟的Living Lab正在促进全公民参与式的知识流动、信息共享与创新体验。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Fab Lab提出了基于个人创意的创新制造理念。而我国当前“众创”模式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些内容都对传统的从研发、设计、试验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线性创新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动态的、交互式创新正在各个领域成为创新的主流范式。地区间要在创新体系的协同方面实质性发挥“互联网+”的溢出效应,探索出激发终端用户首创精神的特色区域创新模式,并由此而建构出地区政府间以“创新连接”为渠道的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方式。

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浪潮也会促进地区间的“智慧链接”。城市资源管理、运行和服务水平和城市的居住品质,以及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都将得益于“互联网+”。新加坡、多伦多、奥卢、斯德哥尔摩等地区的发展实践正在印证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应同时认识到,“智慧城市”不仅是“硬件”的智慧化,“人”的智慧化才是核心。没有能够了解、接受和使用“智慧化”手段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居民群体,智慧城市就无法智慧运转。“互联网+”强调塑造开放创新的公共空间,公民个人价值诉求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呈现。要知道,当今世界的发展对个人价值的尊重程度空前提高。尤其是社会的新生代,他们的成长环境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因此其对个人意见和诉求的快速表达和尊重成为社会和社区发展的新特征。个体的意见和诉求也正在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在不同地区间快速交互。因此,有效引导“互联网+”来带动地区间智慧城市的硬件与软件的关联互动,对提升区域间协调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看来,产业、金融、商贸、政务以及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的资源有效配置是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资源在地区间流动存在着时空错位、发展路径依赖和地区间竞争等制约,则地区“外源性”资源输入就会受阻,直接影响地区发展后劲。因此,地方政府间采用“互联网+”的协同行动,建立地区间自适应的合作机制,将为探寻地区间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5-12-21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