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广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10 10:16:27
选择字号:
时评:高校辅导员应为“学者型”

 

■段广才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

早在1933年,我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时,就设有政治指导员,主要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此时的政治指导员制度为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95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率先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创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此后,不少高校借鉴清华大学的做法。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于2000年和20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16号文件配套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紧接着又通过第24号令颁行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中共十六大上,共有22名清华校友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其中7人曾担任过学生政治辅导员。

2006年和2013年,教育部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并提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目标。

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积累壮大,成为保障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日趋激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的地方,是学术之圣地、知识之殿堂、人才之摇篮。老师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和学术建树,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敬重和信赖。全体辅导员不仅要争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学术上有水平、品德上做表率、学生们信得过”的“五好”辅导员,更应该努力争做学者型辅导员。

首先,为什么要做学者型辅导员?一方面,做学者型辅导员是工作性质和时代发展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辅导员面对的是青年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充满青春活力,对新生事物接受快,对外界事物评价有自己的个性标准,好奇心强,信息渠道广,知识庞杂,喜欢标新立异,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教育管理服务这样的一个拥有奇特大脑的年轻群体,需要辅导员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做学者型辅导员也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大学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学术组织,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学术发展的需要,具有学术思维是大学工作者的普遍特质,大学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术活动的需求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这与教学和科研等学术活动是分不开的。适应这种需要,辅导员必须拥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造诣。

再者,做学者型辅导员是辅导员自身健康成长提出的要求。辅导员就身份来讲具有双重性——老师和管理者。同时,辅导员大多是青年老师,既是青年学生的引路人,自身也处于成长进步之中,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东西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还应该谦虚地做学生。因此,要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还要向自己辅导的学生学习。我们处在知识快速更新和信息时代,原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怕再多,不继续学习的话也会迅速被淘汰。

其次,做什么样的学者型辅导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党校姓“党”,同样,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换言之,就是培养社会优秀的人才。在笔者看来,培养优秀人才的人自身首先应当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不仅要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学术上有水平、品德上做表率、学生们信得过,还应该达到“学者型辅导员”的标准,才能出色胜任辅导员工作。

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拥有自己的学业专长,该专长可以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也可以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延伸发展,还可以是自己兴趣爱好的精彩展现、对某一学术领域的持续探究,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跟踪调查等,可以是学生管理、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等,既不拘泥于形式,也不限定于内容,只要朝恒定方向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怎样才能做学者型辅导员?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广猎知识,多读书,善于从书本中去发现问题,发现事物新的特征。要积极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搞清楚,分析透。这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需要查阅大量文献,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抽丝剥茧,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要学会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总之,要多读书,多动脑筋,不断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要多搞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学生、深入社会;要注重用学术思维考虑问题,努力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作者系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15-12-10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