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1/23 22:59:41
选择字号: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为中国积攒经验

 

■本报记者 倪思洁

“没有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积累,我们的胆子不会有现在这么大。但未来不宜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为标准来要求别的实验。”11月19日,刚从硅谷领回2016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好运气”不可复制。

北京时间11月9日上午11点,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硅谷夜色正浓。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穿着订制好的黑色礼服,在夫人的陪同下,踏着红毯走进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参加全球直播的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这是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第一次踏上这样的科学红毯。

2012年,由王贻芳和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共同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首次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三年后,这项发现与日本、加拿大的其他4个国际科研团队一起,分享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殊荣。

“五个中微子实验加起来,把中微子振荡的图像全部弄清楚了。”王贻芳说,不过,与其他几个研究团队的投入产出相比,中国的这个实验几乎是“四两拨千斤”。“我们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的投入,远远低于另外四项研究。”王贻芳说。

在他看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之所以能投入少、产出大,要部分归功于“好运气”,而未来不宜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为标准来要求别的实验。“想要高产出,还是要有高投入。”王贻芳感慨。

目前,王贻芳正在主持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被视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延续,将致力于测量中微子的质量顺序,并进一步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其土建工程规模约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站的3至5倍。但即便如此,江门中微子实验与目前国际上的中微子实验相比,投入仍相差甚远。

希格斯粒子被发现后,国际上普遍将发现新物理的希望寄托在中微子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部署中微子实验研究。“从实验投入上看,日本是我们江门中微子实验的3倍,美国是我们的5倍。”王贻芳说。

不过,从2006年立项至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尽管投入少,却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积攒了不少经验。“从技术和管理上看,江门中微子实验都延续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经验。”王贻芳说,正是由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在技术、人才、管理、工程经验方面的积累,才使得江门中微子实验敢于朝着国际最前沿再迈进一步。

他透露,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阶段性进展顺利,多项重要技术方案已经确定。比如在探测器方面,已经明确要建造一个12层楼高的有机玻璃球,用于装载两万吨液体闪烁体。“这是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比目前已有的有机玻璃球要大20倍。”王贻芳说。

他告诉记者,江门中微子实验有望在建成后的5到6年里有重大产出,这些成果将不仅限于中微子质量顺序研究,更将对天体物理研究作出贡献。“如果出现银河系超新星爆发,我们将会出现超出预期的重大成果。”王贻芳说。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还为未来我国高能物理领域的国际合作积累了经验。王贻芳介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里,中方与美国进行了科研合作,而江门中微子实验中,中方投入约占80%,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约占20%。

“关起门来做科研是不行的。”王贻芳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和北京谱仪,已经让中国高能物理在国际上能站得住脚,要使科学研究更有影响力,避免研究团队“近亲繁殖”,中国高能物理领域还需走向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