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23 12:42:27
选择字号:
记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荒漠植物的“银行”



专类园冬季植物定植 

■本报记者 王晨绯

近年来,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在引种、收集、保育工作上成绩突出,逐渐吸引了国际顶尖研究力量以及社会各界的注意。

中国最大沙漠植物园

上世纪70年代,在吐鲁番盆地一片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建设研究型科学植物园。

“植物园是为解决干旱区野生植物资源迁地保育过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筛选、发掘、评估极端环境条件下特殊抗逆植物遗传基因,同时也是开展荒漠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知识传播与受损植物群落修复重建技术成果的试验示范现场。”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潘伯荣是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他的青春全部挥洒在这里。

30多年后的今天,植物和生态专家们看到了一个已引种数百种植物的庞大荒漠植被系统。园内现已建成荒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0余个专类园(区),主要功能为温带干旱荒漠区和中亚地区温带荒漠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收集、迁地保育、科学研究、开发利用与科普展示。

作为我国极旱荒漠区最早建立的沙漠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园,经过多年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面积150公顷,相当于21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说:“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沙漠植物园,引种保存了大量中亚独特的植物区系和珍稀荒漠植物,对中国荒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荒漠植物700余种,占我国荒漠植物区系60%以上,另外还从国外引进了456种植物。

“除此之外,我们还保存荒漠植物种子资源570种3800余份,建成各类数据库13个,建成沙拐枣属、甘草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各类专类园(区)14个。”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吐鲁番沙漠植物副园主任张道远介绍。

科研成果布满全疆

“这里是植物园吗?”当记者走到荒漠植物引种繁育区不禁产生了疑问。沙拐枣的枝桠上没有树叶,只看见干枯的浅色树干;低矮的骆驼刺躲在沙拐枣下面,很不起眼;只有梭梭依稀带着些绿色,在沙地上任意生长,枝桠间还经常有枯死的部分。

“别看不漂亮,沙漠环境治理都靠它们。”潘伯荣笑道。

潘伯荣、尹林克、张道远为“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项目的主要成员。该项目由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和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共同完成,依托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开展多种源,多居群引种收集策略,有效迁地保育技术模式,种苗繁育技术创新,迁地保育条件下保护生物学特性,生态建设适宜物种筛选,群落优化配置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

许多外形普通的植物,经过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科研人员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保育,在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收集保存了许多新疆乃至亚洲中部干旱荒漠平原区特有的木本植物种质资源。科学家和园林专家们从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入植物材料、育苗和造林技术,并结合不同沙漠的立地条件,参加绿地生态系统重建技术和绿地结构模式的研发。

为配合塔河中下游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组成员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33团建立了实验室,为项目提供了64种植物种子,提供沙拐枣、梭梭、柽柳等苗木15万株,应用推广面积达2241 公顷。

克拉玛依油田周边石油污染严重,科学家们将工业污染沙荒地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周边石油污染地的生态修复中,筛选出里海盐爪爪、黑果枸杞、高碱蓬、唐古特白刺、多枝柽柳、沙枣、紫花苜蓿和骆驼刺等8种植物作为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适生物种,在克拉玛依采油三厂污水排放池旁建立了2亩植物修复技术试验推广区。

新疆阿克苏市多浪河国家湿地生态建设中也有项目组的身影,他们引入的58种湿地恢复与重建植物,改善了湿地水禽栖息地环境,生、动物纷纷在此筑巢嬉戏,实现了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近16年间,项目组共向20多个单位提供了671种植物材料,其中苗、条累计近54万株(根),含苗木52万多株、插条1.5万根;种子近4百公斤;引用频次共1058次。

“我们在塔中沙漠油田基地建成苗圃2处,面积40亩,培育出梭梭、沙拐枣、柽柳等优良固沙植物苗木125万株;在33团场建立了150亩沙生植物种苗基地;在塔河下游尉犁县建成甘草种植基地2000亩;在巩留林场和木垒林场建成2000亩麻黄示范基地;在克拉玛依市建成了1000亩生态种苗繁育基地和甘草生产基地。”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研究员尹林克如数家珍。

作为新疆生地所唯一以植物园建制的研究机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将生地所“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生地所”的口号写在了全疆大地上。

丰厚的沙漠“存款”

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张元明的研究之路是从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起步的,在他的印象里,这里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基地,收集种类最全的荒漠植物园。

“有些特殊类群的种质收集和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也占有一席之地。植物园除了致力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育,还为我们提供了科研工作平台,这里可研究的材料很全、种类很多。”在张元明眼里,植物园里每棵植物都是宝贝,“引进来并能繁衍生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目前,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已与国内外100多个植物园建立业务往来关系。与中亚国家地区的植物园和植物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为实现“面向中亚,积极打开与远东的合作局面,建成温带特殊抗逆植物种质资源储备基地,在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多样性保育研究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打下了基础。

吴征镒院士认为,为保障国家生物资源的安全,收集、保育新疆以及中亚区域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他曾建议在新疆建立“荒漠区中国荒漠区野生生物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到今天,这样的中心,已逐步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得以实现。

近年来,植物园还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四国荒漠植物150余种进行引种。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展引种后的驯化工作。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正是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不畏艰苦,引种行程共约20万公里(仅指国内),历时16年,将荒漠地区的植物储存在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

“我们在这里将荒漠植物分类、引种、繁育,储蓄丰厚了,将来有一天需要时才好拿出‘存款’。”潘伯荣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1-23 第8版 平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