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本科农村新生占比 数据来源:相关高校 制图:张芳曼
曾经一个村子长大的小伙伴,如今是否已经散落在天涯?多少人走进大学,又有多少人背起行囊去打工?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逐年提高比例,2014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同比增加了11.4%
杨树的老家在河南南阳农村,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一的学生。他和很多中学同学已经失去了联络,只是偶尔会听到某位同学结婚的消息。他回忆,“我初中是在镇上读的,班里有50多个人,一半左右考上高中,其余的有读技校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没再上学了。我的高中是县里最好的高中,当时班里有80多个人,有两个同学考上了一本,五六个人考上了二本,还有五六个人考上了三本,其余的同学或者出去打工,或者在当地找了工作。”
有学者观察,农村孩子在高中毕业后,往往有三种选择。成绩较好的,不论家境如何,一般都会力争读大学,给自己增加未来竞争的筹码;成绩一般家境也一般的,大多进入职业院校,以尽早掌握一技之长;成绩不好且家境贫困的,大多选择直接就业。
选择读大学的农村孩子,最终结果怎样?高校录取情况统计显示,近几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考上大学(本、专科学校)的比例大体相当,在2012年,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2.5%。但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因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2014年,北京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生源占比18.5%,2015年,清华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考生不到1/4。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国家近年来颁布多项招考政策,惠及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以2015年为例,高招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拿出5万个名额,由重点高校面向高等教育欠发达且生源数量相对较多、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招生;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要求招生计划不少于参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逐年提高计划比例,迄今已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这项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4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2015年,清华大学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贫困专项共录取新生330余人,超过总招生规模的10%。
“我老家在浙江丽水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而且交通闭塞,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以前家乡很少有孩子能到大城市尤其到北京念书。”回想起3年前走进北京大学的校门,王斐然至今依然感慨赶上了好时候,“多亏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的招生倾斜,我才有机会来到向往已久的学府。”
走进大学只是第一步,很多农村学生感到自卑、迷茫,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生活和城市气息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贾莉莉记得,虽然学校随录取通知书寄来了奖助贷体系的介绍书,但因为囊中羞涩,她在来北京报到的火车上一直很忐忑。让她惊喜的是,一入学,绿色通道就为她垫付了学费,入学后,她还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的机会。
“前些年,还听说村里孩子上大学需要家人勒紧裤腰带,甚至需要乡亲们一起凑学费和路费,这几年,随着国家奖助贷款体系的完善,我们的经济负担已经不是很重了。”西北大学学生李金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实现了“两个覆盖”,即覆盖了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覆盖了学生在校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
然而,对很多农村大学生来说,走进大学只是第一步,融入大学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开学后,我发现同宿舍的姑娘都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唯独我完全不会。”王斐然说。“从小到大,我真的非常努力,但是我自小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接触不到这些高科技设备,跟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吴华康是首都师范大学大四的学生,他介绍,很多农村学生初入学时都会形成一个小圈子,大家只在这个圈子里交朋友,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生活和城市气息,“自卑、迷茫,是大多数农村大学生的心病。”
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姚志红观察,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有一些明显劣势,“文科学生差距主要体现在阅读量、知识面上,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技术与手段的掌握上。差距会慢慢缩小,因为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非常努力、自强,但是他们一定需要付出比城里学生更多的努力。”
大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规划未来时,无法完全遵从自己的爱好,都想尽快分担家里经济负担
王斐然如今正在读大三,开始为毕业做打算,“即便真的喜欢,也不敢考虑做学术,因为回报周期太长了。虽然很向往国外的科研环境,但我哪敢考虑出国,费用太高了。”她决定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可以拿到比本科生更高的收入。”
“我并不完全适应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想早些回家乡工作,还可以为家乡做点贡献。”同时,贾莉莉也坦言,作为免费师范生,即便按规定回到生源地,她也不愿意回农村教书,“到北京读书,最后又回到农村,会被家乡人看不起。”
对于未来,大多数农村学生感到焦虑。“他们在规划未来时,无法完全遵从自己的爱好,心里都埋藏着要尽快承担家里经济负担的自觉使命感。”姚志红分析,“他们常常进退两难,大城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一些中小城市又缺少就业机会,需要拼关系、拼资源,对于没法‘拼爹’的农村大学生他们都不占优势。”
姚志红认为,要打通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通道,提高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