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17 8:28:17
选择字号:
时评:大学校园开放与否考验管理智慧

 

■彭科峰

最近,知名媒体人贾葭前往厦门参观时发现,厦门大学为限制游客参观,规定在下午五点半之前,只能在12时与14时之间放入1000人入内,并需要凭身份证刷证入校。现在,带游客进厦大已经演变成了一门生意,附近市民向游客索取20元后就架梯带人进入厦门大学,影响很坏。“花20元进门的大学永远不配一流。”贾葭作出如此评论。

大学要不要对外开放,这是个长期困扰大众的问题。大学限制游客访问似乎具有合理性——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从事科研工作的场所,并不是对外收费的风景区,接待游客也不是其主要工作。事实上,北京大学在一些节假日也会采取类似举措。

但正如贾葭所说,花20元进门参观的大学,很难和一流高校画得上等号。厦门大学官方不让游客进校参观,附近的居民就做起了带客进门的生意。区区一架铝合金梯子,就足够突破厦门大学的安保防线。事实上,这在北京大学也有体现——在旅游旺季,北大的一些职工也会充当“黑导游”,且这种现象屡禁不绝。

事实上,越封闭就越容易引发外界好奇,光靠限制不可能禁止大众进校参观。国内高校往往以游客素质低下、影响师生上课,作为限制外人入校的理由。而国外的知名高校大多对外保持开放,如牛津、斯坦福、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内的武汉大学尽管有着闻名遐迩的樱花园,但平时也并不限制市民入校参观。

古语有云,堵不如疏。作为享受国家公共财政拨款的高校,本来就该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不应对外界保持封闭。事实上,开放校园是一个考验大学管理者智慧的课题。完全封闭既引发外界反感,也会滋生“黑导游”等诸多问题。

当下高校的管理者考虑的,应当是如何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逐步对外开放的问题。比如可以划定一些确实不宜开放的边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让游客在划定的校园公共区域内参观;也可以通过校园广告牌、路引、志愿者口头劝导等形式,规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总之,今天的中国需要的是对外界更加开放、包容的大学。

《中国科学报》 (2015-11-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