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5 9:06:23
选择字号:
教育从业者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之道

不同领域的数位教育从业者围坐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探讨——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之道

 

■本报记者 陈彬

“美国学者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写道,从12世纪至今,在全世界存活下来的不到100个机构里,除了教堂之外,剩下最多的就是大学了。”10月29日,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首届年会在京举行。在这次会上,该论坛创始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文革如是说道。

克拉克·克尔的此番表述是否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尚不得知。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衍生出了完整而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体系。

然而,完整并不意味着适应时代。尤其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对教育渗透已经迫使教育从业者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如何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

在此次年会上,几位身份不同的教育从业者,围绕着教育创新的话题,展开了一番自己的思考。

学者:理念很空,却很关键

提到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有一个词是很难绕过去的,那就是“慕课”。郭文革是此次对话的主持人,她在“开场白”中就讲了一个与“慕课”有关的故事。

“在哈佛大学,有一门关于‘公正’的慕课课程,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何谓社会的公正。”她说,假设在中国的课堂,这门课程会怎样上呢?相信老师首先会讲一个关于公正的定义,等学生背会了再进行考试。“因为在我们的理念看来,这是一种最‘直接’和‘高效’的方式。”但在这门公开课上,老师却首先用15分钟的时间,讲解了著名的“电车难题”。并将这道难题放到了6个不同的情形之下,让学生们作出选择。结果发现,当情景改变后,所有的观点都大相径庭。

“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呢?”郭文革说。

在她看来,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中,理念创新是一个看上去很“空”,实则非常重要的挑战。“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是否依然在按照符号化的表达,传播业已积累的理念?但我们所有学的内容又有多少真正回到现实本身去?所有人都应该思考,我们从应试教育向探究式教育的探索,是否算作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她说。

此外,近些年郭文革一直在从事网络教育试点的相关研究。在研究中,她发现在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政策、计划的制定上,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如果观念不同,那各司局所出台的计划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涉及到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问题,而这也是教育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郭文革看来,在大一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之下,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创新的“代理者”。但我们的教育管理机制究竟应该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企业家:创新需要多元性

与郭文革类似,在讲述自己的观点时,未来工场合伙人宁柏宇也讲了一个故事。

“在美国有一个大学,其创办人是一家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宁柏宇说,2009年,正值美国深陷金融危机,硅谷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他们普遍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不能被教育出来的。但该基金的创办人却不同意这一观点,为此,他自己创办了一所“大学”,召集30~60位18~28岁的年轻人,利用7周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把所有他认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重要知识教给他们。

“我看过他们的课程表,有些课程我都非常感兴趣。比如帮助他们展望未来的未来学课程、如何识别谎言的课程以及如何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课程等。”宁柏宇说,这所“大学”,从教学内容到师资资源,再到教学方法,都作出了与普遍形式的教育不一样的尝试。而他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社会发展非常多元化,他们对失败、对企业家精神有着非常强的包容性。

“创新其实需要多元性,我们要听取政府对创新的看法,风险投资基金的看法、企业的看法、媒体的看法,并将这些不同因素放到一起。”宁柏宇说,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创新首先需要的便是包容,允许不同角度和维度的声音出现,而当这些维度进行不同的碰撞和探索时,我们才能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教育问题的金钥匙,其实孕育在每一个教育者的心中。”宁柏宇说。

领导者:俊男俊女不一定生出俊小孩

作为一校之长,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在谈及创新的话题时,直言不讳。

“我们首先要弄清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的。”他说,目前我们存在一个创新的“大跃进”。到处都讲创新,但一些人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在我看来,创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解决人类的困境,二是为了开心而创新。但很多人既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仅仅是因为有文件,有口号。”

此外,在单强看来,目前不管是学校的创新还是创新型企业,都存在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的问题。“在学校里,我们希望今天搞一个活动,明天就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但问题是,奖项并不是创新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受益。而这其实是一个‘长线效益’。”

近些年,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诸如校企合作等不同教育相关方的彼此合作。对此,单强认为,这种创新模式是想实现优势互补,但如果处理不好,却可能将各方的劣势捏在一起,“一个英俊男生娶一个漂亮女生,却不一定生出漂亮的小孩儿”。

在他看来,这种模式的内部需要有一套详细的逻辑和程序,才能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我们最希望有这样的合作,因为在相当程度上,我们的校企合作还是停在口号上。”

至于校企合作无法深入的原因,单强认为有两点。“从政府角度上说,很难出台切入要害的制度,很多制度不是针对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又绝不是仅凭政府就能解决的。”他说,但遗憾的是,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学校方面,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缺乏活力。“他们整天做的是分析政府文件,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不是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生发展要求,认真思考我应该做什么。”单强说,鉴于此,对于公办职业院校而言,做一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改造,也许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15-11-05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