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0 9:14:40
选择字号:
创新创业要敢为人先
直击2015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10月19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研发的遥控羽毛球机器人亮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本报记者 潘希 李瑜

用技术点燃梦想

10月19日一大早,创业者薛蕾就赶到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展示中心的 “全国双创周”主会场,他参与创办的铂力特公司是一家金属3D打印企业,其展示区是今天李克强总理参观的“第一站”。

在这里,《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一台重约3000公斤,激光器功率大于2000W的高精度金属3D打印大型设备正在运转,旁边的展台上放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由这台设备打印出来的零部件。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3米高的激光成形钛合金中央翼缘条,它已经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主持了一次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在刚才与总理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对3D打印还是很了解的。”薛蕾说,李克强总理参观时说,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今后发展循环经济,尤其对我国这样人均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来说,是很需要的。

“我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10年留校评上了副教授,是当时西工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不过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创业,因为希望专心做事情。”35岁的薛蕾已经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看上去很沉稳。他认为,青年人创业,要想做大做强,做得更专业,必须要从公职中跳出来。

在薛蕾看来,“手里有货,心里有底”是他敢于辞职创业的胆量所在。

“我本身学的这个专业,技术上有谱,同时市场跑得多,而且性格上比较爱折腾,总觉得体制内不是我该待的地方。”薛蕾认为,如果一直在学校工作,“你导师啥样,你也是啥样,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用创意找到平台

事实上,在展区中和薛蕾一样,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的创业者还有很多。

三位身着黄色衣服的年轻人,站在展区中心位置的“中科创客学院”展台前,十分惹眼。实际上,他们是创客学院200余名创业者中的代表。

25岁的“生毛豆”研发团队负责人汤洋,似乎还未从被总理认可的喜悦中回过神儿来,“刚刚总理对我们的每个产品都评价了一下,觉得挺赞的”。

“总理之前参观百度公司产品的时候,曾经询问过PM2.5的问题,但对方没有办法回答,来到我们这里之后,刚好可以解答。”汤洋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中科创客学院和别的创客平台不一样,他们很真诚”。海外留学归来,放弃了继续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机会的汤洋,曾遇到很多创客伙伴,然而,“只谈盈利,不讲感情”的创业理念让他很难认同。

在汤洋眼中,中科创客学院有一种很特别的学院氛围。“他们不浮躁,有自己的理想,也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大家在一起合作,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如何实现,而不是一味想着盈利。”

除了中科创客学院的独特精神气质,实实在在的“硬科技”,也让汤洋觉得心里特别有底。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者们的很多支持。”汤洋说,自己团队的强项是软件开发,硬件环节始终是一个短板。“学院不仅提供了很多博士生和导师来指导我们,还提供了免费的实验室。”

由于所开发的产品涉及到一些专业标准,汤洋过去经常要跑出去租实验室。“现在我们可以用中科院的实验室来做,对方分文不取。”汤洋说。

自成立以来,中科创客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强大的软硬件支撑和优质的服务,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优质创客和创客项目入驻,在业界及社会上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与知名度。

用思路打开市场

4年前还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李俊轶就和朋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一开始是做农村经济研究,后来结合社会上越来越热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就琢磨解决传统大米消费中存在的安全和营养问题。”李俊轶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为此,他们自主研发了碾米设备,并形成了销售终端现场碾米销售的创新模式,成为国内第一家“现碾米”O2O企业。

记者看到,展示区中,一台碾米机正在工作,机器上的调节按钮可以控制碾米的程度,并碾制出10种不同分度的大米,供不同健康需求的人食用。

“传统企业不但要重视互联网电子商务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更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李俊轶说,他们现在也希望结合产品的自身特点,帮助年轻人加盟创业。

如今,创业日渐成为一种时髦。无论是坐在中关村喝着咖啡、寻找资本的大学生,还是带着技术金钥匙,踌躇满志离岗创业的科技工作者,都在诠释“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业梦想。

《中国科学报》 (2015-10-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