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映红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5/10/8 10:11:03
选择字号:
时评:中医药不必用“诺奖”为自己贴金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科学”也未必是“正确”的代名词。科学体系的特征是兼容并蓄并不断接受批判、质疑乃至被证伪。传统中医药其自身的价值并不需要用诺贝尔奖来为其“贴金”。
 
屠呦呦教授获得今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诺委会因为她带领的小组率先发现并提炼出具有高效的抗疟新药青蒿素,每年因此拯救至少10万名罹患疟疾的非洲儿童生命而授予她此奖项。屠呦呦教授作为国家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而且提取青蒿素受到中药验方的“启发”,也因此被视为中医药的胜利。
 
实际上,正如诺委会官员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中医药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并非诺委会首肯的对象。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方法,以及临床试验、推广应用,均是遵循现代医学的方法,而非传统医学。
 
其实,诺贝尔科学奖只是对普世的科学成就的表彰,而在医学领域,基于科学的就只有现代医学,而没有所谓的“中医”、“西医”之别。传统的中医和传统的西医都属于基于经验的传统医学范畴。传统的中医药并非科学的医学体系,也不可能被普世的科学奖项所青睐。
 
从心理学角度,科学也好,经验也好,不过是人类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不同方法途径。“科学”的概念最初来自西方对自然哲学的指代,现时代则指基于事实与逻辑的可证伪的知识体系和认识世界的途径。科学并不是唯一的认识途径,与科学平行的还包括经验的、审美的、思辨的、神学的不同认识途径。每种认识途径都各有其价值,只不过科学因其公允和客观而对人类的知识积累和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社会常常把“科学”当作是唯一的价值评判尺度。例如,因为中医药具有一定的疗效,所以认为中医药业具有科学性。这种看法其实是荒谬的。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弥补基于科学的现代医学之不足方面仍然具有其价值;而且其因循文化传承对许多病患而言具有心灵慰藉的价值。尽管如此,中医药并非科学的体系,它仍然是传统的基于经验的知识体系。
 
反过来,“科学”也未必是“正确”的代名词。科学体系的特征是兼容并蓄并不断接受批判、质疑乃至被证伪。例如,曾经荣膺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额叶前部脑白质切除术,就被后来的研究证实并无实际疗效,反而会损害病患的其他认知功能,随即在各国被禁止。
 
换言之,传统中医药其自身的价值并不需要证明它“科学”,更无需用诺贝尔奖来为其“贴金”。即便是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中医药的一些疗法、药物进行研究,其进展也是现代医学的进展,而非中医药的进展。总是试图证明其“科学”来表明其正确和有价值的,恰恰是伪科学的标志性特征。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