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4 22:49:24
选择字号:
任继周院士:农业须靠伦理学走出工业化歧途

 

“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土壤污染……我国的农业已经走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究其原因,不是科学技术落后,也不是缺钱或劳动力,而是缺少正确的农业伦理观。”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兰州大学“农业伦理学”系列讲座上疾呼——科学技术用错了地方,会把好事变坏事。

任继周认为,工业革命后,农业被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引入歧途。科学、技术与产业三个维度占据了农业的内涵,而伦理维度被遗忘。

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是运用工业化、产业化、集群化的方式生产粮食、家禽、牲畜,并大量使用化学制剂和农用机械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农产品成本,其外在效果是农产品价格的极大降低、每年收割次数的提高,生产同样数量农产品所需人工劳动力的减少,从田地和养殖场到餐桌之间时间的缩短。

“有人说,任何动植物的种植和饲养都可以工业化。我却认为人类没有能力创造自然系统,就像真理无法创造一样。”任继周说。

1962年,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书中展示了农业现代化对环境的致命危害,这引起人们对农业伦理的关切。

“搞育种的不管耕作,管耕作的不管收获,缺乏系统的伦理关怀。我国在这条道路上走到了濒危边沿。这些现象迫切要求作出伦理学的阐释与回答。”任继周说,“我搞草业科学60多年,眼见着中国的农业一步步走入农业工业化的歧途。”

任继周表示,自己从草业科学到农业伦理学的跨越十分艰难而且不得已而为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必须过的门槛就是伦理学。否则,科学技术不能发挥作用,甚至发挥反作用。

十年前,任继周开始考虑农业伦理学的学科建设。从学术上讲,农业伦理学是文理交叉的新兴学术方向,这既是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又能促进文理交叉融合。

任继周说,从学科建设上讲,目前为止国内几乎还没有院校开设此课程。从现实中看,化肥、农药、农膜的无节制使用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食品安全问题困扰人们的生活,转基因等高科技的风险性令人担忧,这些都需要伦理学做出应答,这是农业伦理学的现实意义。从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上看,国人的食物安全问题,“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伦理学的视角透视、分析及论证。

对于农业伦理学的设想,任继周认为,首先要看清楚历史,否则目光很短,容易武断,容易走入歧路。另一方面,要回答是与非的问题,农业伦理学就是要回答人类的行为是不是道德的、对与错、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农业伦理学应该成为农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从草业科学到农业伦理学,我90岁才走出第一步,这个学科的前途还在年轻人身上。”任继周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