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张孟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19 8:51:22
选择字号:
上海大学一导师举报学生涉嫌剽窃论文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实习生 张孟枭


 

▲一份师彪署名的“保证书”

▲举报人李先华

这是一起非典型的学术不端举报事件。

曾经的导师李先华,举报昔日的学生师彪涉嫌剽窃论文、简历造假,最终该学生从上海大学退学。然而令导师感到惊讶的是,该生此后顺利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就读,后在宁夏大学找到工作。在李先华坚持不懈的举报下,围绕师彪的种种谜团逐渐浮出水面,最近,西安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相继对其展开调查。

而李先华则在举报材料中激愤地称:多个高校陆续中招,纷纷败倒在一个并不高明的职业骗子脚下,这其中暴露的问题足以令人深思。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师彪的处理意见,尚未有正式、公开的文件出炉。

导师的惊讶

李先华,重庆人,1982年自浙江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工作多年,此后辗转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任教。目前,他的身份是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他的研究方向为空间遥感信息处理。2006年,一个名叫师彪的男子报考了他的博士研究生。

彼时,李先华担任上海大学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发现师彪并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对方声称,自己曾经在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站担任过高级工程师,这个可以作为同等学力报考。“因为我是中科院过来的,对中科院有深厚的感情,加上他当时态度很好,所以我表示,只要他能通过统一考试,我愿意招收他为博士生。”李先华回忆说。

一年后,师彪通过了笔试,顺利进入面试圈。当时师彪已经年过三十,并且已经成家,李先华表示:“面试的时候对他要求比较宽松。”此后,师彪顺利进入上海大学,成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

但很快,李先华就发现这个学生有些不太对劲,“这个人平时比较夸口,不像严谨的科研人员”。

2007年,师彪打算参加一个香港举办的无线电学术会议,并向会议投递了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把我放到第5作者一栏,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是说,师彪伪造了我的签名”。李先华说,香港方面最终没有接受这篇会议论文,并通知上海大学的组稿人没有录用这篇论文的原因是“剽窃”,并申明要追究法律责任。李先华通过该组稿人才了解到这一情况。

“我们事后调查,师彪的这篇文章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于是我开始怀疑他的情况,包括简历是不是造假等等。”李先华说,如果不是这一次会议,他还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随后,他开始调查师彪此前的经历以及发表过的多篇论文。

“他当我的学生只有一年半,基本没有干什么活儿,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已经对外投递了几十篇论文,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李先华说,而且有一些论文已经被一些期刊通知录用。

“当时有《中国公路学报》通知录用师彪的《智能交通交叉口连动控制判据的研究》,《公路交通科技》通知录用他的《智能交通双交叉口连动控制判据的算法研究Ⅱ》,《测绘学报》通知录用他的《遥感和GIS技术在矿区煤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 08 / 01)通知录用他的《海洋三维仿真平台的潮流模拟可视化建模》。这些文章均存在严重剽窃、抄袭行为。”李先华说。

李先华当即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这些期刊的编辑部进行举报。《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海洋三维仿真平台的潮流模拟可视化建模》这篇文章已经刊发,其他论文都被及时“追回”,没有发表。

即使是这篇已经发表的《海洋三维仿真平台的潮流模拟可视化建模》,也基本抄袭自南京大学一位老师的文章。该老师恰好与李先华认识,于是告知他此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李先华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向学院和学校进行了汇报。但李先华称,此事后来仅以内部通报不了了之。

李先华和其他老师调查后还发现,师彪还通过剽窃等造假手段,骗取发明专利近十个以及各类荣誉奖五六个。李先华介绍,自己打字慢,有时候申请项目会请师彪帮忙打字,或许就因为有了这样的便利,师彪得以私下拷贝他的成果,窃取了他几十年的科研积累。“他申请的大部分专利都是我的成果,虽然专利署名也加上我的名字,但我并不知情。”李先华向记者强调。

“在我们的调查和追问下,师彪承认有造假行为。”李先华称。

在李先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师彪写给他的道歉信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记得事情发生在(2007年,编者注)6月中旬,我抄袭过一篇论文,当时抄袭的目的和想法非常简单。”师彪在信中讲述了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变故,并强调因这些变故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仇视、对科技界的不满,认为社会和科技界腐败重重,很多人徒有其名,各位大家抄袭成风。“我想知道科技界腐败到何种程度,采用了我不该应用的方法。”

此外,《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李先华出具的另一份署名师彪的“保证书”中看到,师彪表示,自己在读博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和其他科研成果,“凡涉及到违反学术道德规范,一切责任在师彪,导师李先华无任何责任,特此证明”。这份“保证书”的最后还写到“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同类事情’,签署日期为2008年1月7日。

多所学校“中招”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李先华和校内一位不便具名的教授发现师彪的简历也存在很多疑点,经过电话联系和网络检索,他查明师彪并未在自己声称的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站工作过,该所也没有名叫师彪的高级工程师。震惊之下,李先华向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某负责人杨明(化名)反映此事,要求处理师彪,并要求将“因学术不端退学”记入师彪档案,但杨明以师彪系少数民族、“要给出路”为由拒绝,最终,师彪以自动退学处理,获得“轻判”。

按照李先华的陈述,他认为杨明在师彪造假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整个事件中应负有直接和主要的责任。因为这让上海大学不仅失去了主动处理师彪的最佳机会,还使其肆无忌惮的大规模学术造假得以继续,以至不可收拾。

因为师彪并没有被注明“因学术不端退学”,李先华认为这样的“轻判”相当于上海大学变相认可了师彪的上述行为。

《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到2007年入站、同样师从李先华的博士后常静,试图了解师彪当时在学校的情况。对此,常静表示:“李老师的学生都在一个实验室里工作,但是师彪不坐班。大家和他都没有什么接触。从第一次在李老师办公室里见到他,到他离开学校,就只见过一两次而已,没说过什么话。”

常静也参与了师彪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过程。常静提供了一封自己发给师彪的邮件,邮件写道:“有关专利的事情还请你配合处理一下,之前由于得不到你的配合,我们无法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取消那些你署名的专利,结果最近批下来一个以你为第一作者的‘沪东大裂谷’的专利。如果事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将会给学校和李老师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所以最好希望我们能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否则将不可避免走向司法程序。”

李先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对于师彪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从未签字、支持、推荐、资助过,相关论文内容与我们的研究课题无关,导师及其研究中心也从未因师彪的学术不端行为而获益”。

他认为,师彪剽窃论文具有时间短(一年半)、数量大(剽窃他人和导师论文数十篇)、无所顾忌的特点。但杨明对于师彪学术不端的处理仅仅是退学,令他感到失望。

因为杨明和师彪的行为,李先华认为,自己也受到“反噬”。2009年7月,他被杨明要求退休,将2008年招收的博士生、硕士生交出并停止下一年招收研究生。李先华称,杨明给出的理由是“学生学术不端,导师难逃干系”。

李先华开始多次联系“受害”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告知对方师彪存在简历涉嫌造假、学术不端的情况,希望对方严肃处理,撤销师彪的博士学位。李先华称,近日,西安理工大学纪委通知他已经完成全部调查工作,马上就要上会处理。“西安理工方面称,因为上海大学的原因,他们之前没有怀疑师彪的身份。”“宁夏大学方面告诉我,目前已经收回分给师彪的住房,他们正在等待西安理工大学的调查结果,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中国科学报》记者辗转获得的一份盖有公章的《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就业推荐表》显示,师彪在简历中仍然声称,自己曾经于1999年7月~2008年8月间,在中科院某研究站工作,却对自己于2007~2008年在上海大学就读博士的经历只字不提。

9月17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到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站人事处,负责人刘好春明确向记者表示,他们之前也接到过西安理工大学、宁夏大学相关人员的核实要求,经调查“他根本没有在北海站工作过”。此前,西安理工大学来该站调查时,拿过来的写有师彪在北海站工作过的档案中所盖的单位公章,“明显和(我们站的)公章不符”。

对于目前各学校对于李先华举报的情况是否已经有结果,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各高校相关部门。

西安理工大学纪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就师彪的问题,现在该校学位管理办公室正在调查,预计这个学期会出调查结果,如果发现档案伪造属实,可能驳回博士学位。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由于事件在调查之中,不方便透露导师姓名和联系方式,对于师彪已发表的学术作品也表示不清楚。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这个事是由纪委牵头在做,“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也不便透露”。

《中国科学报》记者试图联系师彪在西安理工大学时候的导师李郁侠教授,但对方明确表示,就此事“我不接受采访”。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确认,师彪的确是该学院副教授,“但是这学期没课,平时都不来学校,我们院办也找不到他”。

宁夏大学人事处的男性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关于师彪的问题,目前学校仍在调查中,“但是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辗转得到师彪的手机号码。一名自称师彪家人的女士在听明记者采访意图后表示,师彪经常不带手机出去,“他很忙经常找不到”。时隔一天,记者再度拨打该电话,但该女子仍称:“师彪老师很忙,他就不接受采访了。”

对于杨明是否在师彪的处理上存在责任,《中国科学报》记者致电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其工作人员表示,杨明已经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退休,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期待制度建设

涉嫌简历造假、学术不端,缘何还能在多个学校之间左右逢源?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单智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出了师彪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整个学术审核的制度问题,并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如果只有某一方面的问题,其他好的方面会起到矫正作用。但是学术不端所暴露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中国的高校缺乏细化的制度,很多粗线条的东西在实践过程中是没法进行下去的。”单智伟认为,诸如学术不端的范围如何解读,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处理,都应该“有法可依”。

他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其实很多大学、很多老师对学术不端是十分愤慨的,不是不愿意谈,但是因为学校方面担心会受到一些声誉的损失,这样就会出现‘谁说都不合适’的情况,从而导致相关制度执行困难”。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学校对师彪的行为持低调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学术不端事件影响到学校声誉,而避而不提无疑是一种最省事的方法。“无论如何,导师举报学生,而不是包庇偏私,这种行为值得肯定。”

“要发扬‘苍蝇老虎都要打’这种反腐败的精神与学术不端斗争,让每个人都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也不想造假。”何祚庥呼吁。

对于师彪的问题以及杨明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李先华已经向中央第二巡视组以及国家信访局进行实名举报。目前,国家信访局已经将李先华反映的情况移交给上海大学纪律检查部门核查处理。上海大学表示,近期将就相关处理结果与他进行沟通。

“多个高校陆续中招,表明这绝不是孤立的偶然事件。我个人建议,上海大学应该联合宁夏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相关大学,报请教育部采取适当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杜绝今后同类事件发生。”李先华最后向记者表示。(原标题:一起非典型学术不端举报事件调查)

《中国科学报》 (2014-09-19 第4版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