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经多年探索,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肠道术野保护气囊并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解决了腹腔污染问题,为肠镜下各种诊疗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经检索查新显示,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近年来,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说肠管不断蠕动,操作过程中可能不断有肠液、粪便进入手术区域,使大量的细菌经肠壁开口处进入腹腔,继而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这一情况使经肠道入路的内镜手术裹足不前。
针对这一问题,刘冰熔等人经过反复研究和设计,研制出新型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这种气囊取材于医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在进行内镜治疗前,把套管式充气针连接在气囊上,用内镜活检钳夹住气囊头端线圈,将内镜连带气囊一同送入拟放置气囊位置;之后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的空气,使气囊达到适当的直径。在气囊充气、位置固定后,即可开始施行内镜下相关诊疗术式。
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此气囊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犹如在肠道和腹腔间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此外,对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新兴的、需要肠道保持较长时间相对无菌状态的治疗方法,该技术也提供了更有力的保护“屏障”。(衣晓峰 范巧未 张好成)
《中国科学报》 (2014-09-1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