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遥 陈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7-27 11:46:59
选择字号:
学者称中俄拓展北极科考合作可能且必不可少

 

在中国进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之际,7月24日在北京,来自中国、俄罗斯的专家在俄罗斯新闻社举行的“中俄北极科考与开发合作前景”北京-莫斯科视频连线座谈会上,研讨了“为什么要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国际合作如何在北极科考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并就中俄两国在北极合作上的现状、前景和重点作出了分析。

7月11日,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程,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我们为什么急需更深入地了解北极?”曾多次参与北极科考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室主任何剑锋解答说:“目前,整个北冰洋地区气候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北极可以说是全球升温最快的地区,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研处处长王勇也认同这一点。他说:“气候变化是本次北极科考的重点之一,因为北极气候变化会直接对中国产生影响。”他举例说:“2008年,北极海冰面积大幅缩小,中国南方则遭遇罕见的冻雨灾害;2012年,北极海域又经历了一次更大面积的海冰退缩,当年中国气候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我国冬季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和夏季降雨区域变化,都与北极气候变化直接相关。”

国际合作是中国北极科考的惯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说:“考察都是开放性的,每次都有外国科学家参与其中。”据悉,在中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中,就有来自俄罗斯的科学家。

事实上,中俄两国科学家在北极科考方面的合作始于2003年,迄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对于中国重视与俄罗斯科学家在北极科考中合作的原因,王勇解释说:“北极影响中国气候的地区,主要是在俄罗斯北部,而迄今我们进行的六次北极考察,地点基本上都在加拿大海南一侧开展。因此,我们希望能同俄方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双边合作,共享资源,从而更多地了解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对全球特别是中国气候的影响。”

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理系副主任谢尔盖·杜勃罗留波夫,对王勇的说法表示赞同,他说:“如果我们想要对北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勘查,就必须要开展国际合作。”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已经在北极地区开展了考察行动。俄罗斯在北极设有气候观测站,积攒了大量科考经验。俄罗斯荣誉极地勘察员、俄罗斯地理协会成员弗拉基斯拉夫·科里亚金表示,在北极科考方面,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俄罗斯的经验比中国丰富,中国则可以提供科考需要的资金”。

不过有专家指出,俄罗斯在北极科考方面也面临瓶颈。谢尔盖·杜勃罗留波夫坦率地表示:“俄罗斯有五分之四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都集中在北极地区,但当地气候条件非常复杂,蕴藏点也大都在海平面500米以下。在这种条件下开采石油天然气需要的大量资金和现代化的钻井设备和技术,目前都是俄方所缺乏的。所以国际合作必不可少。”

中俄合作开展北极科考的意义,还不仅限于北极。石学法表示,中俄联合进行北极科学考察的行动,将对亚洲大陆边缘海的整体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亚洲大陆边缘海,从俄罗斯北部的北极海区一直延伸到中国南海热带海区。他说:“中俄合作开展的科考,不仅是对俄罗斯、北极的海域进行研究,同时也会把我们研究东海、南海的经验和气候变化情况与北极进行对比研究。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贡献还是比较独到的。”

与会学者认为,除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北极冰川消融也为渔业、海运以及资源开采带来了一些机遇。王勇表示:“对于北极的油气资源,在我们的技术还不能确保不污染北极环境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不应要急于开发。但是,东北航道、西北航道的开通,对海运事业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这两条新开通的航道,可以节省大量资本和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中俄在北极科考方面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学者和官员都有清晰的认识。何剑锋说:“当前中俄关系相对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都非常密切。但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与其他方面相比还不太成比例。这可能与海洋科考和开发投入大、周期长有关。”何剑锋表示,中俄在北极的合作,可以从航道开发、数据共享等方面入手,未来拓展更多的合作方式和领域。

本报北京7月26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