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拿骨头不当肉” |
骨素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破深加工难题 |
|
科学网7月25日讯(记者黄明明)日常的消费习惯中把“骨头不当肉”,这一现象今后可能会被改写。记者7月25日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获悉,该所联合山东悦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骨素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研究,完成了可食性动物骨加工及高附加值营养提炼等的技术与装备突破,并开发出了骨素、高汤、骨油等新型产品,从而使以前无法很好利用动物骨蛋白质得到充分利用。项目成果目前已推广应用到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和越南的20多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多亿元。
据悉,可食性动物骨中含有11%-16%的优质蛋白含量,是牛奶中蛋白含量的3~5倍。坚硬的可食性骨虽富含高营养,但因深加工技术不足,我国可食性骨深加工比例不足10%,大部分用于加工低端产品或者直接遗弃,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张春晖介绍,该成果是在20多年积累基础上,在原料骨前处理、骨素热压高效抽提、真空-梯度膜浓缩偶联、骨素增益生香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方面实现系列创新,同时实现了联产加工,研发了骨素、高汤、骨油、硫酸软骨素、呈味肽基料和骨素肉味香精等高附加值产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担任组长的鉴定组认为,该成果在该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