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陆琦)7月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乘“向阳红09”船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启西太平洋科考之旅。与以往不同,“蛟龙”号此次不再是孤身下潜,而是携带具有同样工作深度能力、由潜航员操控的“龙珠”号微型无人潜水器,共同执行洋底世界的探索使命,进而开创我国载人潜水器与无人潜水器协同作业的新模式。
据了解,“龙珠”号微型无人潜水器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资助下自主研制,其长、宽、高均约0.4米,空气中重量仅有40公斤,配有推进器,运动控制灵活方便,并且自带摄像机,可进行水下观察和录像。
课题负责人、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李智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龙珠”号与“蛟龙”号通过一根细光纤相连,下潜时被安放在“蛟龙”号前侧的采样篮里,由潜航员在“蛟龙”号球体舱内对其进行遥控操作。
他同时表示,“龙珠”号与“蛟龙”号组成“子母式”协同作业模式。前者扩展了“蛟龙”号的观测范围,可替代“蛟龙”号在不便到达或狭小复杂的区域进行观测。同时,“龙珠”号能从外围拍摄“蛟龙”号的作业情况,可预先检查“蛟龙”号在未知水域的坐底区域。需要时,也能进行“蛟龙”号推进器和外部故障的检查。在紧急情况下,它还可触发“蛟龙”号应急抛载机构,帮助脱离险境。此外,“龙珠”号对深海热液等局部区域的精细观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蛟龙”将携“龙珠”下潜》)
《中国科学报》 (2014-07-0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