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文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目前,我国农机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主要依赖进口,跨国企业占领了国内主要的高端农机市场。”在5月17日举行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第18届世界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是我国农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农业来说,农机化水平的高低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农机化水平的稳定提升要靠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业机械综合利用水平达到59%,进入农机化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在罗锡文看来,“这59%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他认为,科技含量不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二是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国的农机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据了解,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以大马力拖拉机为例,目前国产大马力拖拉机主要集中在90马力到120马力,而国外大马力拖拉机已达到500马力以上。当我国还在研究如何解决玉米收割问题时,国外的联合收割机已经实现智能化作业。
罗锡文说,当前高端农机大量进入我国,这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国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和农业机械进入国内,必将推动中国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的发展;“忧”的是长期靠市场换技术的做法不可持续。这只会加大国外对关键技术的垄断,既挤压了国内农机企业的生存空间,又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
此外,我国农机产品的种类也尤显不足。据介绍,我国农机产品的品种为3500种左右,仅为美国农机总数的一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机品种仅为人家的一半,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罗锡文说。
“不能简单将引进技术作为提高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主要手段,必须有组织、有系统地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罗锡文表示,这需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并与企业有效结合起来。
在国外,农业机械自主创新主要依靠企业。罗锡文介绍说,在国内,除少数几个大的农机企业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外,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同时,产品研发出来后,要依靠企业才能进行大规模推广。”罗锡文表示,只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农机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制出真正适合我国使用的农业机械,不至于让国外产品占领中国市场。
《中国科学报》 (2014-05-2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