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0 8:15:28
选择字号:
专访德国马普学会主席:追求最高质量的科技合作

彼得·格鲁斯
 
■本报记者 黄辛
 
“马普与中科院的合作关系是互信的,同时合作的成果是高质量的,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是可持续的。”5月14日,德国马普学会主席彼得·格鲁斯在上海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正是因为要不断开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所以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这就是马普学会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和大学紧密合作,开展大规模、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因。
 
在谈到双方合作的几个重要关键点时,格鲁斯指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细胞与生物学研究所的实验大楼说,1985年中科院和马普学会决定在这里建立中德细胞生物学客座实验室,由德国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使中国科学家能在国内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为德国科学家短期来华指导中国青年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
 
迄今为止,中科院和马普学会已组建12个青年科学家小组和26个伙伴小组。“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中科院各研究所与马普学会研究所之间的联系。”格鲁斯评价说,中科院很多学科的研究水平因此得以迅速提高。很多优秀的海外学子返回中国并成长起来,在国际前沿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做出了具有一流水平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第一个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裴钢,现已是中科院院士和同济大学校长。而第一个伙伴小组——金属研究所伙伴小组自1999年创立以来,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并在纳米材料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该小组组长卢柯于2003年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裴钢、卢柯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的成长让格鲁斯深感自豪。
 
“我刚刚去看望了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科学家。”格鲁斯告诉记者,该研究所是马普学会在德国境外建立的首家研究机构,完全按照马普模式建立,在全球招聘研究所所长和科学家。由于中科院和马普学会选取了当前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计算生物学进行紧密合作,这无疑将对今后几十年两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将给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借鉴意义。
 
如今,经过10年发展,伙伴研究所科研团队迅速壮大,已拥有包括3位所长和4位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在内的75位科研人员以及120名学生。“事实上,该所已成为国际上最好的研究机构。”格鲁斯评价说。
 
他同时表示,作为中德两国重要的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和马普学会不仅有责任致力于现阶段的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必须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研究提出新的假设或概念,促进超前思想引导下的科学探索。这种超前思想往往来自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领域科学家之间的共同探讨和思想碰撞。为此,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共同举办了中德前沿探索圆桌会议。“这是双方合作的又一重要形式,已先后在合成生物学、量子信息、空间科学以及电化学领域召开了四届会议。”
 
作为一位颇有造诣的分子生物学家,格鲁斯对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感到高兴,因为“有好的科学才会有好的产业”。他同时建议中国同行在开展科学研究时应更加关注“质量”。
 
《中国科学报》 (2014-05-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