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应向伟 李原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30 10:38:16
选择字号:
考古专家与生态学者:五水共治不妨师法良渚先民
 
■本报记者 应向伟 通讯员 李原昭
 
4月26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考古领队王宁远,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秘书长伍业钢博士做客该省科技馆“科学+ASTalk”,揭开良渚先民的治水智慧,运用最新考古成果探讨现代生态治水的路径。
 
“一般认为江南生活模式是从东晋南渡开始的,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王宁远说,沼泽平原适宜种水稻,但是水面一波动容易淹掉,人们就将原先在山地居住的经验移植了过来,在沼泽中央建高台,周围种稻,进行基本生活,高台周围挖河道与水面交通,既增加了蓄水面,也利于捕鱼。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形成了江南的生活模式——密集分布的小聚落,这也成为今天江南乡村的雏形。
 
据王宁远介绍,在这些聚落内部,古代先民建立了公用的水井和水池,水井里最干净的水用于饮用,洗用的就放到水池里。建造水井时,他们在井圈外面放砂石、瓷片。“开始我们以为是‘豆腐渣’工程,后来理解了,这其实是非常有效的过滤水的方式。”
 
良渚先民的另一项杰出才能是筑坝。“在良渚古城的北部,沿着山边有一条长水坝,它的高度在4~5米,它的宽度有40~50米,长度达6公里,这是非常浩大的工程。”刘斌介绍说,如今在余杭发现了大大小小很多水坝,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水库,上游的山货、竹木等土产都可以通过水库运到良渚城附近,而且在水坝修筑中采取了分流截流的方式,减轻了水患。
 
“良渚先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能把人围起来,把污染围起来,而不是把水围起来。”伍业钢博士略显激动地说,如果我们将思路停留在将洪水围堵的观念上,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同古代良渚人那样,将自己置身湿地中央,与水和谐共处。
 
随后,伍业钢博士介绍了自己参与美国四大流域修复的经验。“美国修复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把污染给围起来。比如畜牧业有污染,就在牧场周边建绿地,通过绿地过滤就不会直接污染水系,如果污染量过大,就直接引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他认为,截污也是“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里最重要的一环。
 
不过在他看来,将污染物清除掉也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能够恢复湿地的自净化系统和保持生物多样性,这也是五水共治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城市里如何恢复湿地呢?“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树,第二道防线是堤岸草地,第三道应该是湿地,就形成了水系完整的自净化系统。”伍业钢说,1亩湿地的经济价值相当于6亩农田,并可以承载20亩面流污染,给水以更多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更是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空间。在他看来,湿地自净化系统恢复以后,能够提供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这才能真正恢复到江南水乡的状态。
 
“不但要“五水共治”,要建立水治理的系统,我们还要制造完好的水生态系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伍业钢说,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清污需要3~5年时间,自净化系统建立需要10~20年,而恢复良好水生态系统至少需要40年,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科学报》 (2014-04-3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