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的想法像一粒种子,深深根植在米德生心里,从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用了整整50年。
■本报记者 刘晓倩 王进东
“世界八千米以上高山有多少?分布在何处?它们的地形地貌如何?”50年前,一个23岁的名叫米德生的小伙子萌生了制作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的想法。
“世界八千米以上雪山有17座,其中3座为新的地理发现。它们分布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其山势峥嵘,冰雪皑皑。”50年后,73岁的米德生终于得到了答案。
轻抚着亲手绘制的21张地图,米德生说:“地图做出来了,我也松口气,这是我对雪山作的最后一点贡献。”
梦想源于希夏邦马峰
“这是我的老伙伴,和我一样,已经退休了。”米德生指着一台一米多高的绿色自动测图仪说。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地图以及绘图仪器、工具,只留下一条窄窄的走道,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与其他地图不同,雪山地图上只有两种颜色——蓝色表示冰川,黄色表示山脉。指着一张喜马拉雅山脉雪山地图,米德生告诉记者:“最初萌生做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的想法,就是在这里——希夏邦马峰。”
1962年,21岁的米德生第一次上雪山。作为一个南方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冰川。但“冰雪世界”似乎没有给他留下太好的印象——疲惫、缺氧、呼吸困难。
抛开身体的不适,研究小组有了一个重大收获——发现老虎沟20号冰川,现在的梦柯冰川。这个发现一下子燃起了一个年轻人对冰川的好感与好奇。
两年后,米德生第二次上雪山。“那次是施雅风院士带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我作为测绘人员随队。”米德生回忆说,“当时的中国,一张雪山地图也没有,更别提测绘工具了。”
没有测绘工具,就好像战士到了战场却没有枪,研究小组只能用最原始的标尺和滑竿,用苏联专家带来的摄影经纬仪拍照,回到兰州再画图。
虽然条件艰苦,可是那一次米德生见到了很多崇拜已久的登山家、科学家。“世界上有多少八千米雪山?那里的地形、地貌是什么样子?”只要逮住机会,米德生就向大师们讨教。遗憾的是,那时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绘制世界八千米雪山地图集的想法像一粒种子,从此深深根植在米德生心里。
“我将这个想法向施雅风先生汇报,得到了先生的认可:冰川一年一个样子,如果能将历史数据进行记录,是很有意义的。”米德生说。
情定雪山冰川
这粒种子从落地生根,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米德生用了整整50年。
“就是在这里,我待了两个月。”指着地图上海拔六千五百米的绒布冰川,米德生向记者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每到快要扛不住的时候,他就开始念《毛主席语录》,连续走10步,放下20多斤的仪器,大口喘气,再继续向上爬。冰川上冻得拿不住笔,他就用嘴咬住笔画图。山路最窄的地方只有10公分,仗着年轻胆大愣是走了过去。
但也不是次次都能交好运。每次进行科学考察,都有专业登山队员开路,并用安全绳将大家拴住,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那天,安全绳湿了水,摩擦力相当大,为了更快到达工作地点,队员们解开了安全绳。就在距离目的地仅剩50米左右的地方,走在队伍最后的米德生一脚踩漏了暗裂隙,还没来得及呼救,就掉进了冰窟窿。幸运的是,他肩上扛着的三脚架挡在冰窟窿上,米德生顺势来了个引体向上,回到了冰面上。而队友们到达工作地点时才发现米德生不见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危险,如果不是那个三脚架,我肯定上不来了。”
除了测绘,米德生还要当搬运工。他记得,13×18公分的玻璃板,他一共搬了一万两千张。高强度的劳动,吃的只有干饭、大头菜,住得也很艰苦,有两个月只能睡在冰面上的帐篷里。
那次从冰川下来,米德生得了4个加号的黄疸型肝炎。“在绒布寺,我一口气吃了20个乒乓球大小的鸡蛋,回到兰州,一个礼拜吃了5斤红糖,就这样治好了肝炎。”米德生坦言,当年这么大的干劲儿完全靠一股热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
打开一个壁柜,米德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宝贝”——210张来自不同国家的雪山地图。利用科学考察的机会,米德生在全世界交了不少科学家朋友,通过与他们交换资料,直到2008年,才将世界八千米雪山资料收集齐全。
打开透图台的电源按钮,米德生将地图铺在上面。“我的工作就是收集地图,转绘再扫描,最后拼图。”在这210张世界各地的地图上,将冰川过滤出来,并根据经纬度、地形点合成一张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退休后,很多人劝米德生别画了,过一种清闲的生活。可是米德生却说:“退休前,我每年5月份开始野外科考,9月份回到兰州,30年来,每年如此。我已经旅游一辈子了,也没有其他爱好,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我手中,不能做成地图集出版,就是犯罪啊!那是精神上的折磨,我得多懊悔啊!”
那退一步,交给别人画吧。米德生却说:“兰州牛肉面到了外地就变味儿了。作图之前,我脑子里已经有了蓝图,交给别人画也变味儿了。”为了早日将地图出版,米德生自己出钱买了电脑,自学电脑绘图,每天早上7点到工作室,晚上5点回家,有的时候晚上也要加班。
2012年,米德生确认全球海拔八千米以上雪山有17座,其中3座雪山为新的地理发现。它们分布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尼泊尔安娜普尔娜东峰海拔8013米,中央峰8011米,希夏坝马西北峰8008米。”米德生如数家珍。
2013年8月,中科院寒旱研究所选送的地图作品《世界8000米以上雪山图集》荣获国际地图展览参会代表票选奖。
最近,米德生心情很好,在国际地图制图大会得奖,得到了全世界同行们的认可。在寒旱所的支持下,《世界8000米以上雪山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目前已在出版阶段。
《中国科学报》 (2014-04-14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