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21 8:05:04
选择字号:
中国地质博物馆:讲述地质的故事

 
■本报见习记者 袁一雪
 
在北京寸土寸金的西四南大街,路边一块宽阔的广场和矗立其中的灰色建筑吸引着不少人的目光。因为这个距离西单商业圈不远的庞然大物,不是商场,而是一座博物馆。至于那块占地面积不小的广场,则是以博物馆为中心的科普广场。
 
这座灰色建筑就是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创建的地质矿产陈列室,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2001年,地质博物馆启动了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改造工程,历时三年,让这里真正成为地质爱好者们的天堂。
 
现在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局的基本陈列,分为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厅、史前生物厅以及临时展厅。在这里,你既可以追随地球演变的脚步,也可以看到各种地质奇观,更能了解奇石、宝石的相关知识。在收藏蔚然成风的今天,不少人甚至将这里作为宝石鉴赏的权威之地。
 
当然,吸引人们目光的不仅仅是宝石鉴赏。这里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也有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还有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
 
作为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中国的地大物博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各种宝石、玉石等一大批国宝级珍品都是展馆的一部分。而一块体积庞大的“水晶王”,则让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世界也享有盛名。
 
如果你不是地质学爱好者,也没有关系,中国地质博物馆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你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门前的地质广场,则让你零距离接触地质奇观。而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一系列“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巡展等活动,让地质学更“接”地气,吸引着那些对于科学感兴趣的“幼苗”。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或公益活动的爱好者,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临时展厅的展览:中国稀土展、矿业权管理知识公众化传播展、海洋科普展、自闭症儿童绘画展……
 
或许你真的没有时间前来参观,那么只需轻点鼠标,通过网络也能浏览地质博物馆的全貌。数字地博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科普场所,每一个展厅的每个部分,甚至是每个科普实物讲解,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互动实验部分还运用动态图片进行展示,让人更容易理解。在这里,你还能看到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详细数据和图片都能点击查看。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地质博物馆现实与虚拟并行,以蓬勃之势,用心讲述着中国和世界的地质故事。
 
《中国科学报》 (2014-02-21 第15版 纵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