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辑 来源:腾讯科技 发布时间:2014-2-7 13:42:33
选择字号:
科学家“解剖”长如花生的小行星

科学家“解剖”长如花生的小行星

科学家通过望远镜技术对小行星进行“解剖”,发现其内部拥有截然不同的组分,该小行星的外形酷似花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怪客”,其形状怪异,虽然它们有着某个特别的轨道,比如小行星带,但是时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偏离轨道,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便在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中灭绝。现在小行星成了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小行星的形成、轨道以及规避等是调查的关键。图中显示的就是一种酷似花生形状的小行星,科学家通过对小行星建模绘制出小行星表面的地形分布,进而研究小行星不同部位的结构、密度等。
 
科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望远镜对小行星结构进行了观测,发现小行星可以存在一个非常不同的内部结构,在调查Itokawa小行星的任务中发现小行星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密度,这一点可以反推出小行星的形成过程,或者揭示出小行星在太阳系内与何种天体发生过碰撞,因为碰撞产生的物质会留存在小行星上,反向的溯源可以模拟出小行星碰撞当时的情景,这项研究也可以揭示出太阳系内行星的形成线索。
 
来自英国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斯蒂芬·洛瑞和他的同事对近地小行星Itokawa进行了详细调查,探究小行星的旋转速率、密度等信息,并试图研究该小行星的旋转速率是如何发生改变的。事实上,从小行星的旋转速率可以窥视出小行星未来的轨道等趋势,因为太阳的光辐射可作用在小行星上,造成小行星不同部位所受到的热量不同,对轨道构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科学家还试图对小行星表面辐射进行研究,这可以让我们地面的望远镜极早发现危险的近地小行星踪迹。目前近地小行星观测重点在于可毁灭一座城市规模的小行星,这样的小行星不容易被发现,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日本的隼鸟号宇宙飞船对小行星进行了研究,时间大约在2005年,同时也对小行星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查,同时科学家也进一步使用智利拉西拉天文台望远镜在2001年和2013年间对小行星的观测数据,通过亮等的变化来研究其旋转过程,这个数据在推断小行星自转周期上是非常准确的,结果显示该小行星的核心部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罗辑/编译)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