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危险预警分子及炎症性疾病学术论坛在湘举行 |
就危险预警分子研究达成三点共识 |
本报讯(记者成舸 通讯员梁国清)近日,国际危险预警分子及炎症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宣告成立。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十余名专家与我国解放军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一道,就相关研究达成三点重要共识,将危险预警分子(Damps)这一前沿领域推至前台。
记者从12月1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支持、湘雅三医院主办的国际学术论坛上了解到,危险预警分子实际上是对一类内源性分子的形象表述,由于其可导致炎症反应失衡及免疫反应紊乱,在治疗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晚期危重病人时是一种很好的“标志物”。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即是其典型代表。
据新当选的中国分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姚咏明介绍,与会学者在此次论坛上达成如下共识:一是Damps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效应,只有释放到细胞外后才会导致炎症反应失衡,因此减少其释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是Damps在脓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内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其他一些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三是Damps与病原体可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引起炎症反应。
“人们对病原体如何引起炎症反应已经比较清楚了,但还有一类炎症反应并非病原体导致,而是由人体产生的内源性小分子——危险预警分子引起的。”中国分会副主席、湘雅三医院研究员吕奔表示,目前人们对危险预警分子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以HMGB1分子为代表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很可能为某些重大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视野。
《中国科学报》 (2014-12-18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