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24 8:43:10
选择字号:
专利领跑:不以数量“论英雄”
中国成为全球专利产出总量最多的国家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晴丹 记者 彭科峰

日前,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在北京发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报告《创新在中国——中国专利活动发展趋势与创新的全球化》(以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在2013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60万件,成为全球专利产出总量最多的国家。

在专家们看来,中国专利申请量领先世界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专利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无可争议的领跑者

据汤森路透称,中国已在专利领域成为无可争议的领跑者。截至2013 年,中国在专利产出总量上已经远超出日本与美国。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已经从2003年的40000件增长到2013年的629612件,超过美国20多万件。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系主任李顺德教授表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不仅是数量第一,“而且,相较以往,现在国内本土专利申请量也超过国外来华的专利申请量”。

“过去十年,中国在知识产权经济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已成为重要的组成力量之一。”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全球销售和服务总裁David Brown说。

“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加大,而在此之前一直是以25%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哈尔滨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岳泉清告诉记者。

应实现“量变”到“质变”

近年来,专利成为国家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政府在支持创新的同时,也在鼓励申请大量的专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明指出,比如政府对专利申请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顺德认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专利在质量、技术难度、专利含金量上,跟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多个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个国家创新的核心是在科研领域有很好的技术专利、核心专利,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K表示。

我国专利在国内的申请量很大,但真正能够走出去的却很少。“国外对我们本土的专利并不十分认可。”李顺德说,我们专利的实施率、转化成生产力的水平依旧较低,因此,不要单纯拿数量“论英雄”。

“从审查制度来看,国内大部分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都是非实审制(初审制),只有发明专利才是实审制。”岳泉清说,这就造成了一批垃圾专利和非正常申请专利。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发明申请的授权率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在专利领域,还存在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致:首先,质量不高,即专利本身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是资金的缺乏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杨明表示。

激励政策亟待完善

从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始实施至今,29年中我国也一直在调整对专利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

11月6日,我国成立了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挂牌履职。

“这足以看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李顺德表示,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国家应该调整激励政策,应该着重去扶持关键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及专利转化。”杨明提出,这样,大家的注意力就会转向高精尖技术领域去努力研发,自然就可以提高专利的质量,比如航空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等。

此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可以推进国家重大产业专项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服务。在立项阶段,要做好知识产权或者专利的导航和预警分析;在研发阶段,做好专利的规划布局;在产业化阶段,做好专利的运营。”李K强调,中科院也一直在尝试全流程服务的试点体系建设,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专利质量,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对于奖励方面,政府不应该再奖励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而应该奖励发明授权后并实施了,且取得了经济效益的专利。”岳泉清表示。

岳泉清表示,要奖励代理发明授权率高的专利代理机构。这样才能促进专利代理机构提高专利代理的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专利代理的数量。

“我们将按部就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头脑清楚看待这些问题,克服各种困难。”李顺德说,相信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势头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科学报》 (2014-11-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