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近日到北京参加首届“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颁奖典礼,领取“高被引科学家奖”。临行前,女儿问他:什么是高被引? 按照专业的解释,高被引论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论文。
陈仙辉换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向女儿解释:高被引如同电影票房,票房可以很高,但是最终能否获得奥斯卡奖,还要取决于评委会。
今年的诺贝尔奖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
始于2002年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已经颁发了13届。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长年积累的科研引文数据,汤森路透识别出的具有最重大影响、被授予“引文桂冠奖”的科研人员,同时也被预测为最有可能成为今年或不久的将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在238位获此奖项的科学家中,有37位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奖项也被称为预测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就在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前夕,因为有4位华裔科学家获得2014年的引文桂冠奖,国内的不少媒体甚至公众为此激动不已。而诺贝尔奖名单公布之后,他们则多少有些失望。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解释:这很正常,有的奖项需要时间的积累。以今年诺贝尔奖物理获得者中村修二为例,他就是2002年首届引文桂冠奖的获得者,但他获得诺贝尔奖却是在十几年后。此外,岳卫平强调,引文桂冠奖也只是诺贝尔奖评选中的一个参考因素。
这个风向标被引入了中国。近日,汤森路透专门颁发中国引文桂冠奖:111名中国大陆科学家获得“高被引科学家奖”,其中15名科学家被授予“最具国际引文影响力奖”。“科研团队奖”则由一支8位高被引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摘得。
此前,汤森路透发布的《2014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列举了3200多位来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学家,其中111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科研学者。
这些获奖的中国科学家来自于化学、材料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等15个学科领域,其中,在化学领域和工程学领域,2014年中国大陆分别有24位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在材料科学领域入选该名录的中国大陆科学家今年也达到了24名,占全球工程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18%。而中国(含港澳台)在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物理学等5个学科均位居全球第二。
在过去10余年,中国的科研实力有所提升。汤森路透2001年检索统计了1981~1999年各学科高被引论文,其作者为7032人次;2014年统计了2002~2012年的高被引论文,作者为3215人次。在2001年发布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榜单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作者仅7人(次),占比不及1‰;而2014年发布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榜单中,来自中国大陆作者为124人次(实际111人,部分作者同时入选多个学科领域),占比为3.85%。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今年,尽管中国大陆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入选人次比以前有大幅增长,达到111人次,但是与位居第一的美国入选1716人次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2014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来看,从全球入选的高被引论文作者所在国家(地区)的分布来看,入选人次总数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含港澳台)和日本,排名前10的国家还包括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
此外,还有6个学科领域,中国大陆学者无人入选:在经济学与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和空间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中国没有人入选;在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等两个学科中,只有两位香港作者入选,大陆无人入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