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16 10:10:37
选择字号:
高校师德红七条:不要总拿教师说事儿

 

■尤小立

四川美术学院一位男性退休教师在公共场所强吻女生的所谓“强吻门”在网上曝光后,受到媒体和公众的一致谴责。此事件的披露恰逢教育部公布有关高校教师道德的“七条红线”,更让人们对大学教师现状的疑虑得到了证实。

在这里,笔者无意为此事进行辩护,但我们应该看到,类似的事情在大学中并不常见。它之所以成为众目睽睽下的新闻,一方面与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心存希望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当类似事件发生后,有关的高校千方百计地藏着、掖着,迟迟不予处理,结果使校内所有老师都成了嫌疑者的同时,也让失望的公众产生出许多负面的联想。

师德当然是当下大学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比师德更具普遍性、对大学发展影响更大的问题,是教师正在对教育失去热情。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把科研当成晋升职称的手段,把教学当成“上班”,甚至把“提前退休”当成一种解脱。

按照一般的思维定式,这个现象的主体是教师,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才对。比如对教育缺乏热情很可能与责任心的缺乏有关,因而可以归入师德的范畴之中,这似乎再次证明师德缺失的真实存在。

但应该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初,都是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奉献教育事业的理想的,从事了若干年的教学工作,学问见长、经验丰富,对教育的热情也不会自然地消散,但何以近几年来教师对教育的热度明显地降低了呢?

这是因为像师德一样,教育热情的产生和维持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必须是学校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或主人,才可能产生责任感,而责任感又是维持教育热情的基础。

但现如今,大学行政化的不减反增,让多数教师体会主人翁精神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小。要晋升,就要不断地放下身段,好不容易评上了副教授,还是个三级副教授,要上一级副教授又需要努力;终于评上教授了,却是个四级教授,要上一级或二级,那也是路漫漫的。做科研也一样,因为衡量学术水平高下的标准之一是拿课题的数量,而获得课题的一系列手段,都需要接受科研处室的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甚至训诫。从事教学更是如此。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天然的教育专家,教师必须随时听从教诲,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能不受罚。

记得有一次,笔者在某学校的班车上听到一位中年老师抱怨说,近来常常做噩梦,内容是上课那天早晨差点误了学校的班车,好不容易赶上班车,进了教学楼,又找不到教室了,找到了教室,又发现没有一名学生……如此的焦虑症候,当然不是没有师德,恰恰相反,正是责任心太强引起的,但教务部门过于严厉的规定,也是噩梦的起因之一。

不仅是管理规定的人情味缺乏,管理体制和机制也同样在消解着教育的热情和责任。以前我们都在强调教书育人,教师在授业的同时,也主动地肩负着传道的职责。但根据现行的体制,教师似乎只需负责授业,即传授知识和技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类的传道,则成了另外一部分人(比如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最奇怪的是,学生也习惯了这种“制度安排”。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时时刻刻地讲授本课程的知识,哪怕是举例说明中稍有溢出,事关社会、道德和品行,不仅教务管理部门会将之判定为犯规,学生也仿佛在用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来提醒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没有传道的机会,当然就只有把讲授知识和技术视作一种纯粹的“上班”。这种漠然的感觉又被相关规定进一步地强化。中年以上的教师都知道,过去备课笔记是由教师亲自书写的,这相当考验基本功。要备好一门课,备课笔记要经过几轮的讲授,进行多次修改和补充,方臻完善。但现在,教室可以在教材配套的PTT上修改,即使不修改,直接使用也未尝不可。近两年“网络公开课”流行,学校又热衷于提倡标准化的课程录像。从备课笔记到PPT,再到标准化的课程录像,教师教学个性色彩的淡化,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是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中,教师都是被动的承受者和执行者,是被拖动的一族,拖得久了,连自己也失去了方向感。承受者和执行者自然也会有责任心,但这是被动的完成任务之心,这种“责任心”是很难激发出主动的热情的。

可见,无论是教育热情,还是师德,都不完全关涉教师本人,它更是体制和机制塑造的产物。因此,总是拿教师来说事,只能让他们的教育热情进一步降低。

《中国科学报》 (2014-10-16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