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扬
近日,雾霾天气再度袭击多个北方城市。环保部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友纷纷质疑其工作不力。对此,多地环保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雾霾的污染源他们管不了。
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环保局长说,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像“三高”企业这样的污染源,环保局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因为这些企业能缴纳高额税收,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明明是担任治理环境污染的政府部门,环保局却“管不了雾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如果环保局明明知道产生雾霾的源头企业在哪,却不能管、不敢管、管不了,都是一种工作失职,理应追责。当然,在十八大提出要创建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环保局长们的这种自嘲无疑更加具有讽刺意义。
为何环保局长们“管不了雾霾”?答案并不复杂。为了营造政绩以及个人的升迁,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仍在盲目追捧GDP增速,对于能带来巨额税收的“三高”企业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各地的环保局即使想管,但因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制衡,且没有直接关停污染企业的权利,也只能是“能管的不想管,想管的管不了”。因此,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导致环保局成为治霾不力的替罪羊。
雾霾频繁出现,是地方政府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恶果。环境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就腾格里沙漠的非法排污问题作出指示,说明中央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环保部门站在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第一线,决不能让“管不了雾霾”成为久拖不治的顽疾。
如何能让环保局长们“管得了雾霾”?笔者以为,首先要让环保部门在环境治理方面承担更多责任。长期以来,“大环保部”“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合并部分权利”的传闻屡见不鲜,民间对于环保监管权限的过于分散也多有微词,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整合环保执法权的意见。因此,要让环保部门少受地方政府的干扰,才能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具体做法可参考中纪委对地方各级纪委的改革措施。其次,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应进一步改革,应增加类似雾霾治理等环境问题在政府主要领导人考核、升迁中的比重,对于环保不力的官员应当不予升迁或者采取降职等惩处,促使其在对待环境治理的态度上从“不想管”转向“主动管”,推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早日解决。
《中国科学报》 (2014-10-1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