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民大学印刷厂“占用”拈花寺的质疑,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发言人回应称,新中国刚成立,拈花寺便由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划拨给中国人民大学校方,后交由该校印刷厂使用,“文革”后人民大学复校,拈花寺重新归人民大学。后来,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精神,才将产权移交北京市佛教协会,但仍归印刷厂继续租用,并不存在“占用”一说。
该新闻发言人介绍,学校对拈花寺保护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从未对寺庙进行大的改建,而印刷厂也已于去年9月30日停止经营,目前腾退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2月完成腾退移交。
产权
“划拨并非占用”
中国人民大学提供资料显示,1949年,当人民大学前身华北大学随中央机关进驻当时称为北平的北京时,包括拈花寺在内的场所就被统一划拨给该校办学,产权归属人民大学。1953年起,拈花寺转为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使用。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得到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办学场所当时分布在北京市核心城区多处地方。
1984年,为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校方同意将拈花寺产权移交北京市佛教协会,而佛教协会也同意人大印刷厂继续租用。因此,“也就不存在‘占用’一说。”该校新闻发言人说。
管理
学校未擅自大改建
“学校从未对拈花寺进行大的改建,破坏其原有格局结构。”昨日,校方新闻发言人称,拈花寺大殿被拆除发生在“文革”期间,“当时人大已经停办暂时解散了,印刷厂也移交北京市有关部门管理,所以拆除与学校无关。”
校方表示,由于年代久远,拈花寺防火等工作压力很大,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把拈花寺作为防火工作的重点,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拈花寺保护工作,自2002年起,还决定逐步缩小印刷厂规模。
为确保腾退期间安全,印刷厂也安排专人值班,加强巡查,特别是加强防火巡查及隐患的排查管理。
今年1月24日上午,履新不久的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还专门率队走访检查了印刷厂的安全保卫工作。
腾退
主动提出腾退方案
校方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北京市与教育部共建单位,多年来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京市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为彻底解决拈花寺问题,学校主动提出腾退方案,决定印刷厂停办,员工由学校安置分流,北京市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2005年,拈花寺腾退项目列入北京市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专项规划。
就停办印刷厂、腾退移交拈花寺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宗教局、市文物局和市佛教协会进行了多次协商。其中,为支持帮助解决印刷厂停办、人员安置分流及历史遗留相关问题,2013年6月,北京市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了5000万元腾退补偿资金。
2013年8月,各方签署了《拈花寺腾退移交协议书》,正式启动腾退工作。
该新闻发言人介绍,对于中国人民大学在保护和腾退拈花寺问题上的支持和配合,北京市政协和宗教局的有关领导作了专门的表扬和肯定。
(原标题:人民大学:拈花寺是划拨而非“占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