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菁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8-27 9:29:40
选择字号:
公办大学加入混战恶化生存环境
民办高校抢生源不择手段 人人头上都有招生指标
 
徐灿(化名),是江西一家民办高校的大二学生。这个暑期,他同寝室的同学都没闲着,四处为学校招生。他告诉记者,学校教的一招最管用,就是对自己曾经就读的高中、曾经就读班级的班主任“严盯死守”,从他们那儿获得生源。只要为学校招到一名新生,提成1500元。但所有的差旅费得自己掏腰包。
 
徐灿编了很多借口逃脱了这个招生任务。徐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这是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儿”,需要各种说服和服务,包括找车把他们拉到学校来参观,“我觉得自己实在做不来”。
 
而实际上,民办高校招生“全校皆兵”早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徐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早在今年年初学校就把任务分到各系,而系里再把任务分到各班,他所在的班级人人头上都有招生指标。学校一般以学生所在的籍贯地划分招生区域,每个区域都安排一个招生代表专人负责,招生任务一般是10~15人。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5月初,学校就开始放假,停课半个多月要我们回家招生。为鼓励招生,学校对区域负责人不吝重金,明码标价:之前,每招到一名学生就读可以拿到一笔金额不菲的“爱校奖”,并加0.5个学分,现在的奖金更高。如果能完成区域招生任务的话还一次性奖励2000元。
 
今年6月24日,江西省教育厅向各大民办高校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民办高校招生的通知》,里面重点提及:各校要加强招生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招生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各校不得委托校外招生中介和人员为本校招生,不得将招生任务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禁止组织在校学生参与招生工作,不得干扰各级生源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的老师,张炎(化名)连续5年参加了学校的招生,他看到这个通知的第一个反应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可能禁止得了?
 
张炎说,现在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办院校都招不满人,何况民办高校。以前在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的宣传手段,各民办高校都不用了,几乎把所有的经费都用于招生提成。把全校师生都派出去招生的“全校皆兵”模式,目前是见效最快的招生手段,怎么可能禁止得了。不光禁止不了,而且愈演愈烈。
 
张灿说,现在民办高校招生,除了比办学实力外,拼得更多的是谁的招生经费充裕。谁能给得起充足的招生经费,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生源,谁就能进一步壮大办学实力。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
 
江西的民办教育曾经辉煌。大宇学院(1993年)、蓝天学院(1994年)、新亚学院(1994年)和南昌理工学院(1994年)等一批民办高校先后成立,江西民办高校渐入佳境。到“十五”期间,以年均13万人的规模高速增长,5年增量相当于前20年总和的两倍。
 
当时,江西民办高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比全国校均水平高出500多人,全国13所在校生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江西就占据了4所,奠定了江西民办教育强省的地位。到2006年年底,江西省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突破百万大关,民办高校数量和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分别是全省普通高校的112.5%和31.58%。江西民办高校已占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整体水平也已步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财政“穷省”,江西扩展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一时间,江西拉动绿色GDP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但这几年,各民办高校的差距逐渐拉大。其中两所民办高校为了迎接升本,投入巨资买地建新校区,原以为招生应该不受影响,但自2008年以来,招生变得困难,以前是民办高校之间争抢生源,现在连公办院校也加入到抢生源的队伍中。一些公办高职院校为了把生源留住,强行调剂学生的专业,把“不服从调剂”的学生调剂到学生并没有填报的专业,剥夺了学生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权利;还有的公办院校办的二级学院,以“某某大学本部班”的名义虚假招生,不仅获得生源,而且还骗来巨额赞助费,然后与本部分成。
 
一些公办院校凭借自己的招牌优势,甚至无底线争抢生源,进一步加剧了生源的紧张。
 
有些实力弱的民办高校,为了生存,也不惜铤而走险,违规招生。去年,江西一所民办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在招生时向学生承诺,多少分都可以录取,所有学生都发放国家认可的毕业文凭。一些低分考生入校就读后才发现,这只是学校为了争抢生源而许下的谎言,毕业后拿的文凭根本得不到国家的承认。了解真相后,上千名被骗的学生集体罢课,每天在校园里高呼口号游行,闹得整个学校不得安宁。几天后,学校不得不采取允许退学并赔偿学费或免费就读等补救措施,才平息了这一事件。
 
之前提及的这两所知名的民办高校,因为圈地建房占用资金,无法拿出充裕的招生经费给招生代表(参加学校招生的老师、学生及中介,统一称为招生代表),也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拢住好教师,办学质量下滑,以致招来的新生锐减,甚至连国家统招计划都很难完成。
 
一所民办高校的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不是民办高校招生难,是非优质的高校招生难。这里面,有些公办高校比民办高校更难。从今年的招生数据来看,同档次的学校,公办院校招生更差。这所民办高校今年的招生计划,高职和本科的统招名额均已招满。 (原标题《圈内公开秘密:民办高校抢生源不择手段》)
 
民办高校全员招生:别自欺欺人才是上策
 
李菁莹
 
“全校皆兵”的招生模式,对民办高校而言,是“绝招”,几乎校校都采用,现在很多公办院校也学会了这招。
 
民办高校,一切都得靠自己打拼,没有生源就没有了一切。他们发明创造的这种“接地气”的招生模式,很像企业为了生存,让员工直接向用户兜售产品,很市场化,虽然有损教育的“体面”,但是效果好,立竿见影。
 
其实,生源的争抢,已经波及所有学校。顶尖学校就争夺顶尖生源,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为了抢好生源,也得给这些学生挨个打电话游说和承诺各种条件。民办高校没有这些公办学校的“金字招牌”,要想生存,招生战只能更加激烈,使出的招数也必须更市场化:高额提成、高额奖金和全员作战。否则,没等熬成名牌学校,它已经先被市场淘汰了。
 
虽然江西省教育主管部门禁止民办高校在校生参与招生,禁止招生和老师的福利薪酬挂钩,但说到底,在校生为本校招生,只要不是虚假招生和强制招生,实在没必要一禁了之。
 
这种招生方式与欺诈行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国的民办高校发展到今天,可谓步履艰难。江西是民办教育大省,当年,民办教育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生源,被称为“绿色GDP”。许多民办学校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然而好景不长,公办学校的扩招与留学大众化分走了民办教育的大量生源。民办学校一方面存在自身专业积淀少、教师力量不强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并未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出台让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平起平坐。渐渐地,江西省的民办教育和全国的民办高校一起变得低调起来。
 
毫无疑问,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成千上万名学生的学费,在帮助这些民办学校运转。招不来学生,它们只有死路一条。
 
活下来的民办高校,必然是有特色,也有一定实力的。
 
然而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却在伤害着这些学校的对外形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上了三本线的农村考生宁可出外打工,也不去上这类学校,就是对民办学校改变孩子前途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我想对学校说,不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高校,最终能让学生留下来安心学习的,是学校的办学实力,包括学校的实验室、寝室、教学楼等硬件实力,也包括师资、专业特色、就业率等软实力。否则,即使学生被忽悠来,也会跑掉,还会酿成学生集体上访的大事件,甚至会被勒令整改、限制招生,严重的将被取消办学资格。对学校而言,拉郎配式的招生付出的代价将会很惨重。
 
我想对教育主管部门说,真正要花大力气禁止和打击的,是那些具有欺骗性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违法招生行为。例如,非学历教育冒充学历教育、向落榜生谎称交钱就能办正规文凭等。这些行为,不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做的,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禁止和打击。
 
人们曾将中国教育的突破和变革寄托在民办教育身上,在今天看来,它们并没有这个实力。但民办教育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对民办高校的市场招生行为,应以规范和引导为主,而不是一棒子将它打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一周论文导读 新型纳米水凝胶可增强免疫系统肿瘤杀伤力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