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6 9:59:46
选择字号:
浪费的粮食一年可养活三亿人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膳食模式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冯丽妃
 
饥饿曾是一代中国人的历史梦魇。然而,在物质日渐富裕的当下,我国正上演着触目惊心的“舌尖上的浪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每年仅餐桌上的粮食浪费量就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
 
一方面是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另一方面是粮食浪费的现象四处可见。在粮食安全引发普遍焦虑的当下,到底该如何堵住粮食浪费的“黑洞”?
 
近日,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食物浪费现状的担忧,并呼吁开展系统研究,搞清楚粮食浪费的原因,建立合理的中国膳食模式。
 
食物浪费“黑洞”难填
 
在当下的中国,食物浪费已经司空见惯。中国农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餐饮消费中,每年倒掉的食物相当于约2.6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加上个人和家庭的食物浪费,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以养活2.5亿~3亿人。
 
“种粮食需要多少水资源、修多少水库、建多少喷灌滴灌设施?浪费粮食等于这些钱全都白搭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感慨地说。
 
有专家告诉记者,鼓励消费不等于鼓励浪费。专家介绍说,现在,肆意浪费食物已成为一个难以填补的巨大“黑洞”,由此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居民健康危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食物浪费加剧了生态环境负荷。2008年,美国食物残渣约占固体废弃物总量的12.7%,其中仅有3%被再次循环利用,其余或被丢在垃圾填埋场或扔进焚烧炉,并加剧了城市“垃圾围城”与空气污染问题。
 
“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保障食物安全不仅要关注食物生产环节,更要关注食物消费环节,避免资源无谓浪费并造成环境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表示。
 
吹响反浪费“冲锋号”
 
“餐桌上的觥筹交错、推杯豪饮、恣意点菜、尽情挥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的消费模式。”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粮食浪费不仅会引发营养过剩、心脑疾病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带来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甚至还会发展成一种社会习气。
 
针对食物浪费现象,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在调查积累的基础上于近期启动了食物浪费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可持续模式研究项目,从科学的角度吹响了反对食物浪费、探寻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冲锋号”。
 
据介绍,此次实证研究将从餐饮业源头展开调查,对餐饮业厨前、厨后等各个不同消费环节的食物浪费进行调查取证,定量分析食物浪费所造成的资源环境效应,并结合国内外餐饮业食物消费优秀管理与浪费控制模式,构建我国餐饮业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
 
“目前,我国餐饮浪费缺乏系统研究,搞好这项研究有望对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说。
 
探寻合理膳食消费模式
 
“工业化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表现在把能吃的食品丢掉,而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源于技术落后,包括粮食生产、加工、运输、保存过程中的损失。”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梅方权表示。
 
梅方权告诉记者,现阶段中国消费模式处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既不全是餐桌浪费,又不像贫困国家属于生产技术上的浪费。因此,需要搞清粮食浪费的原因,建立合理的中国膳食模式。
 
“合理的膳食模式可以在保持营养供给的前提下,避免造成食物浪费。”程义勇介绍说,比如在日本,每人每天应消费的营养量和已消费的食物量在餐卡上都会标注,从而控制点餐量,这种膳食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抵制食物浪费,除了从科学上把数量搞清楚以外,还要对根深蒂固的消费文化和习惯有所触动。”中科院院士刘昌明认为,节约粮食资源既要反对腐败浪费,还要反对因“爱面子”的社会文化造成的浪费。
 
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则表示,减少食物浪费,还应养成个人习惯,比如限量点餐、吃不完鼓励打包等,积土成山、积流成海,减少资源环境压力。
 
《中国科学报》 (2013-08-0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