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冯建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2 8:36:01
选择字号:
河北科技厅厅长贾红星:用好科技法宝打造渤海粮仓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冯建平
 
“长期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但目前单靠扩大生产面积和提高高产田单产水平,进而提高粮食总产的难度越来越大。”7月1日,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挖掘粮食中低产区的增产潜力是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河北将用好科技法宝,打造“渤海粮仓”。
 
“环渤海低平原区主要位于河北、山东和天津等省市,总耕地面积6000万亩,由于受土壤瘠薄、盐碱和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等因素制约,该地区依然有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是最具粮食增产潜力的地区之一。”
 
贾红星介绍,河北对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发展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科学储备。专家们认为该区域具有三方面的增产潜力。第一,通过中低产田改良,到2020年,4000万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48亿斤。第二,到2015年,将开发100万亩荒碱地用于粮棉生产,此举保守估计可生产粮食10亿斤。第三,通过棉改粮,环渤海地区有望调整出300万亩棉田用于粮食作物生产,按目前的产量水平,将增产42亿斤粮食。
 
“综上分析,到2020年,环渤海低平原区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贾红星说,河北省在该地区约有3500万亩耕地,通过中低产田改良,盐碱荒地开发利用,对棉田改粮增粮技术进行创新、示范和应用等手段,2020年全省将实现增产60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
 
“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省农科院、沧州市农科院等单位,将与中科院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搞好环渤海低平原区的粮食生产技术开发,打造‘渤海粮仓’。”贾红星介绍,其中的“环渤海河北增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将围绕节水灌溉、微咸水补灌、旱作技术、粮棉土地置换扩大耕地面积等方面,集成示范一批粮食增产技术体系,并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区。“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咸淡水交替灌溉、盐碱地咸水改良等粮食生产水资源保障技术体系,在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区分别建立示范区,并进行大面积示范。
 
“在工程实施上,河北省科技厅将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和设区市、县从四个方向推进。”贾红星说。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向上,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并重,建立增产增效同步的技术体系。突出技术优势,系统集成一批滨海平原区盐碱地改良利用、黑龙港流域粮食中低产区生产能力提升、棉麦套作等技术体系,以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的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绿色化的粮食生产之路。
 
二是在实施思路上,建立粮食生产和多种新型产业有机集成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机械、肥料、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提高附加值。
 
三是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研单位加强与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加大技术体系在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应用推广力度,切实体现出科技的生产水平和效益。
 
四是在管理机制上,建立部门地方联合推动机制。
 
“到2017年,河北省将建立8~10个1000亩以上的粮食增产核心示范区,在40多个县市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1700万亩,区域实现粮食增产30亿斤。”贾红星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7-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