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6-18 9:56:09
选择字号:
评论:“高考状元成就不突出”很正常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一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除学界和文学界已出现少数几位“职场状元”外,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在1977—1999年高考状元900多人中,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370多人,七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在职场难寻高考状元的踪影。(6月17日《京华时报》)
 
网络上有人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觉得跟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也有一些人“幸灾乐祸”,有言“应试教育牺牲品”的,有说“现代仲永”的,也有批“高分低能”的。我倒是觉得,这样的结论除了满足一下“非状元”们的好奇心,没有太大意义,“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很正常。
 
常言道:行行出状元。这个“行”恐怕不只是行当的概念,“考试能手”并不意味着就是“工作能手”。能夺“高考状元”,可能说明这个人的知识水平、应试能力、智商等等超于他人,但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关键的考试,“状元”只不过给了一个人令人艳羡的起点。人生的长跑中,影响“成绩”的因素太多了,“状元”的光环毕竟不是护佑人生的“神灯”。走进大学的那一刻,大家都是并排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以后的境遇,多半取决于这一刻开始的选择和努力。很多人在意“高考状元”的人生表现,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对应试教育的习惯性“迷信”。虽然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如今几乎众口一词,但人们从心理上却对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抱有特别的成功期许。
 
“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不突出,我以为某种程度上也是值得欣慰的事情。报告里说,“产生高考状元的中学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大中型城市,很少有高考状元产生于县级中学或县级市的中学”,而且“恢复高考36年来,约有八成状元扎堆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说明在现有制度下,“高考状元”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物,同时也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先享用者,如果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成为最有成就(也是最有能力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将是怎样一种景象?这个宣称“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社会最底层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就永远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固化的社会阶层只会向相反的方向撕裂。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竞争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不公,个人成功的机会和渠道变多了。
 
当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优秀的考生没有成为更优秀的人才?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为何不能让优秀人才从一开始就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恐怕是“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最该深思的一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