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5 8:55:56
选择字号: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转型
 
■本报记者 黄辛
 
在抗艾滋病药物国产化以前,进口艾滋病治疗药物价格昂贵。如今,上海迪赛诺公司通过对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施,使人均治疗费用从2002年的每人每年3万元,降低到目前每人每年1000元。
 
凭借着创新所释放的动力,目前该公司获得了国际上少数国家所掌握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原料及制剂核心技术,部分技术和产品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在产品核心竞争力上的优势。
 
上海迪赛诺公司的成功,实则是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科委等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生物产业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的契机,在生物医药领域部署了一批重点任务,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创新产品。自实施《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以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攀升,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龙头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统计,与2008年相比,201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实现了翻番。其中:制造业增长86.7%,商业销售增长1.2倍,研发服务外包增长2倍。生物医药产业连续4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上海市为数不多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率高于本市GDP的增长率。
 
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源头动力。4年来,重组人尿激酶原、艾力沙坦、吡非尼酮、甲流疫苗4个创新药物获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右旋佐匹克隆等26个新药获准生产;数字X光机、1.5T磁共振、心脑血管支架、临床专用PET、电子内窥镜、手术导航设备和交联透明质酸等6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型,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中心。
 
与此同时,上海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厚积薄发,重量级基础研究成果加快涌现。2009年以来,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41项,位居全国前列;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27篇,占全国同领域的1/4;更有52项生物医药领域成果问鼎国家大奖。承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64项,获得经费19亿元,占全国总数的近15%。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获得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GLP资格认证、“临床样本库”的启动建设、研发型中小微企业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建立,也标志着上海市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研发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中国科学报》 (2013-06-05 第6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