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4 8:49:43
选择字号:
这里不再是“疯狂的石头”
中科院地化所助力贵州普定县陈家寨石漠化治理

沿机耕道建立的蓄水窖    龙九尊摄
 
“没水,只能种包谷,要不是他们,我也不敢改种辣椒。”周老汉说的“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他们来到周老汉所在的贵州普定县陈家寨,助力当地石漠化治理。
 
■本报记者 龙九尊
 
周老汉弯下腰,舀上一瓢满满的水倒进桶里。一瓢、两瓢、三瓢……他嘴里默念着,直到把两个大塑料桶都装满了,才憋足劲,把水挑到20米外的地里。
 
“想都不敢想这地里能蓄上水哩。”周老汉说,“没水,只能种包谷,要不是他们,我也不敢改种辣椒。”
 
周老汉说的“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他们来到周老汉所在的贵州普定县陈家寨,用智慧把雨水截住,解决了这里农业灌溉的难题。
 
贵州: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
 
周老汉的这块田仅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已经算是很大的一块田地了,小的田块,则不到10平方米,更小的,只能容下两三株玉米苗。
 
在这些大小错落的田块四周,是犬牙交错的石头。尽管已是草木繁深的时节,石头却比草长得更“茂盛”,放眼望去,整个山坡都是灰茫茫的石头。
 
这就是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景象——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这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周老汉所在的普定县只不过是贵州省石漠化的一个缩影。
 
贵州省2012年发布的《贵州省石漠化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贵州石漠化面积302.3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16%。这份公报称,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这些石头太疯狂了。”在这块土地上讨了60年生活的周老汉说,祖辈们守着这些从石缝中挤出的一点田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唯一的手艺就是种玉米。
 
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拼命向土里刨粮食,这导致土地愈加退化。贫困化加重了石漠化,石漠化又加剧了贫困化,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直到中科院地化所的科学家到来,这里的状况才得到改变。
 
石漠化土地也能蓄水了
 
2007年,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王世杰带领科研人员来到周老汉所在地普定县陈家寨,在这里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最终,他们解决了这里农业灌溉难题,把这里建成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
 
记者看到,在遍地石头的山谷中,通往田间的主干道路则用水泥修建了机耕道,山间往来的道路也修起了便道。这些水泥路的边沿向上翘起,以便汇集雨水。在路的一侧修建了集水沟,将水引到修建于路边的水泥蓄水池(窖)中。
 
而在没有修建水池(窖)的地方,则用一种高强度聚乙烯膜铺在自然形成的石坑上,中间和四周压上石头,一个简易的蓄水窖就做好了。“这个够几十挑呢,够用咯。”在水窖旁盛水的周老汉说。
 
如今在陈家寨示范区,已经修建机耕道3公里,作业便道6公里,路面集雨蓄水池15个,蓄水容量2000m3,高强度聚乙烯膜蓄水窖168个,蓄水容量也达2000m3。蓄水池与蓄水窖之间,用管道连接,形成蓄水窖+蓄水池+耕地交互连接的管网系统。
 
水的问题解决了。过去只能种玉米的土地,如今种上辣椒等耗水量大的作物。也有人开始种起了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半夏。在山谷的一角,结满青翠小果实的梨树随风摇摆,绿意盎然。
 
“他们修的这个路,不只是攒水哩。以前我们农家肥都是挑着过来,又累又慢,现在用车拉来,省事多了。”开着小三轮经过的陈姓农民对记者说。
 
治理:把深奥问题简单化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简单的法子的?”有人问王世杰。实际上,这是到此考察和参观的人问得最多的问题。
 
“你们走马观花看一圈,觉得它那么简单。你不知道,这个简单的背后,我们经过了多少的研究,经过多少次的论证。”王世杰笑笑说。
 
王世杰说,水的问题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问题。由于石漠化是在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地下管道发达,因此蓄水一直是个大难题。“以前修起的小水窖,都是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就是不装水。”
 
解决蓄水问题有赖于科学的研究。在中科院地化所普定生态观测站的另一个观测点——后寨陈旗小流域所作的研究,为解决蓄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旗小流域是个“千挑万选”出来的观测点,用于对生态水文、水土流失、植被、生物量变化、坡面径流等一系列的观测。通过3年多的观测,王世杰他们发现,岩溶地区降雨只有不到5%形成地表径流,其余95%的降水通过地下岩溶管道流走了。
 
怎样把珍贵的5%地表径流截下来?这是王世杰他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有一天大雨,他们走在路上,看着路面上流淌的雨水,一个想法出来了:利用路面积水。于是,以机耕路为骨架的蓄水网络搭建起来了。
 
“这个雨水收集系统真让人印象深刻,我在别的地方就没见过。”正好在这里考察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谢德体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由于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农业省,山区耕地占耕地92.5%,因此王世杰他们希望依附全省公路干道,建立一个覆盖面更广的蓄水系统,解决贵州农业用水问题。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陈家寨示范区,就是要集思广益,能指导更多的石漠化治理。”王世杰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