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3-5-3 8:39:42
选择字号:
北京禁超24岁本科生落户被指年龄歧视
 
北京“年龄控”政策低调出台:严控非京籍毕业生?
 
根据新政策,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这个年龄限制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能够留京。有不便具名的专家称,此项规定涉嫌“年龄歧视”。
  
王欣桐(化名)在电话那边长长叹了口气。
 
这位就读于中国著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硕士三年级生,本来再有一个月就要踏上北京一所公立中学的讲台了——春节前,她刚跟这所学校草签了三方协议。现在,北京市出台的一项落户政策,让她此前谈好的工作很可能泡了汤,她的教师梦也可能要告一段落。
 
根据这项政策,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超过这个年龄限制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将不能够留京。有不便具名的专家称,此项规定涉嫌“年龄歧视”。
 
谈好的学校“泡汤了”
 
半个月前,硕士生王欣桐在学校内部BBS上闲逛,一则帖子让她惊出冷汗。
 
在这则名为“马上要签三方了,被告知硕士不能超过27岁”的帖子中,发帖者说自己就业意向的通州区某学校近日接到北京人事局通知,应届硕士生年龄超过27岁不再给批进京指标,该生工作意向被退。
 
王欣桐之所以关注这个,是因为她也属于“大龄”毕业生。生于1980年初的她,工作几年后才考取研究生,今年已跨过30岁的人生门槛。
 
尽管上述帖子描述很详尽,王欣桐还是半信半疑,在她看来,就业政策这么大的事,不可能说变就变。况且,在她此前求职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校就业办老师,都没有提及。
 
可是,第二天,她就在京城几所学校的内部论坛上,陆续看到类似帖子。王欣桐开始觉得,要有麻烦了。
 
4月14日上午,“北京市应届生13年落户年龄限制,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的帖子出现在她所在学校的内部论坛上,在这个帖子中,更多关于限制年龄的政策详情被披露出来: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最新消息,2013年应届生落户有年龄限制,本科生24岁,硕士27岁,博士35岁。 具体时间节点卡在本科生1989年1月1日后,硕士生1986年1月1日后,博士生1978年1月1日以后。”
 
发帖者更披露了具体时点上,“1985年9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人和1986年1月1日-8月31日出生的人必须同时上小学,但1986年生的硕士今年有落户资格,1985年的没有。”
 
在帖子的最后,这位获悉了内情的应届毕业生,呼吁希望落户北京但因年龄问题被取消资格的人加一个QQ群,“共同交流。”
 
“我觉得事情可能是真的了,具体时间都有。”王欣桐说。她决定直接跟政府相关部门求证一下,“要一个官方消息”。
 
4月15日上午,她给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北京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拨打了咨询电话。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明确回复她,“今年确实有设置进京年龄限制的想法,目前正在商议实施细节,且下文的方式可能是口头通知”。
 
而在北京市人社局随后给她回复的邮件中,亦明确表示:“为了进一步优化北京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给年轻应届毕业生以更多的留京发展机会,北京市原则上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在校学习期间无在职工作经历(不含校外实习实践经历),所学专业与接收单位的主营业务和工作岗位要求一致。对于有较长工作经历、超出年龄要求的毕业生及各类在职学习人员,可以按照本市有关引进人才的程序和标准申报进京手续。”
 
王欣桐不敢怠慢,赶快跟此前已草签协议的北京市某中学人事部门联系。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人在请示上级后,告诉她,今年确实有年龄限制,“我们也是刚刚知道的”。
 
听到这个消息时,王欣桐觉得自己被人在后背上重重击打了一下。此前谈好的学校“泡汤了”。
 
王欣桐的遭遇并非孤例,在上文所提及的QQ群中有几十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几所主要学校。即便是在王欣桐的班级里,她所在专业今年毕业有30多个人,超过北京市设置的年龄限制的有三四位同学,“大概占到10%左右”。
 
“我们给人事局电话的时候,经常占线,或者好不容易打通了,对方上来就说,你不用说了,好多人都打来电话,我知道你想反映什么事。”王欣桐苦笑。
 
政策本身有弹性?
 
其实,令王欣桐最不满的,还不仅仅是户籍、年龄歧视,而是这项政策出台的时间。
 
“为什么到今年4月才出政策,而不是去年9月应届生找工作之初,且为何不在官方网站出示公文通知?”王欣桐质问说。
 
对于上述官员的解释,王欣桐并不太认可,“用人单位此前已经跟我草签了合同,就是认可我的能力”。
 
她本科在西南地区一所高校就读外语专业;随后在企业工作几年,于2010年报考了现在就读这所中国知名师范类院校的师范专业, “毕业之后当老师,基本上在学校这三年,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还有另一件事,更让王欣桐难以理解:
 
不久前,受制于2014年即将到来的小学入学高峰,北京市高调发布了一项名为《北京市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三年行动计划》,北京计划三年招聘千名教师,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缺乏,外地学生应聘成功还可解决户籍。
 
“这么看教师专业北京也紧缺啊, 3年要招一千个老师,应该说是紧俏专业啊,为什么还要把年龄控制得这么死?似乎很矛盾。”王欣桐说。
 
她觉得,这项政策背后,可能是出于人口调控的考虑,因为很明显,这项政策针对的是非京籍毕业生,老家湖北的她,只能参加这场“留京指标”的争夺。
 
作为非京籍毕业生留京的主要途径,每年毕业季的“留京指标”争夺就呈白热化。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北京近年来不断缩减“留京指标”投放名额。
 
早在2011年,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年北京将缩减进京指标,预计将比2010年减少1/3以上。
 
此外,北京还将严格控制毕业生留京,根据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专业目录,考察毕业生的成绩、能力等方面,引进人才。
 
为何“留京指标”大幅下降?北京市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这是控制人口总规模一盘棋里的一步,跟限购车、房都是同样出发点,就是要在短期内遏制北京市人口不断膨胀的倾向。”
 
此前,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曾预估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
 
然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年北京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逼近2000万人口的大关,早已突破了规划中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9%。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控制外来人口势在必行,也必须多管齐下来做。”上述专家表示。
 
还有另外一项数据,也让政府颇感头疼,那就是高校毕业生数。
 
4月25日,在北京市人社局和市教委联合召开的一场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作为高等院校云集之地,北京市今年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截至4月19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确保京籍学生充分就业,就成为属地政府必然要考虑的一项“民意工程”了,而这是历年来的惯例。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北京市某区在一份关于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为促进北京生源毕业生充分就业,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接受比例进行接受。”
 
北京市人社局的那封回复邮件中,也开宗明义称:北京市围绕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和首都人口承载能力,坚持按照控制引进数量、提高
 
引进质量、保障人才需求的原则,引进市属用人单位急需的优秀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重点以年轻化、高素质且属于北京市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引进对象。
 
“北京这个政策设置比较简单,我觉得主要是为了解决应届京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看看应届毕业生大致的年龄,就设置门槛,典型的就业政绩思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在他看来,这跟此前一些政府部门、央企招聘时要求的只招985、211高校学生一样,都属于就业歧视。
 
“典型的歧视政策,怎么可能公然出台呢?”熊丙奇说。
 
政策本身有弹性?
 
其实,令王欣桐最不满的,还不仅仅是户籍、年龄歧视,而是这项政策出台的时间。
 
“为什么到今年4月才出政策,而不是去年9月应届生找工作之初,且为何不在官方网站出示公文通知?”王欣桐质问说。
 
在跟北京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对方表示,人社局去年年底已和用人单位沟通过,让他们招人注意年龄。
 
然而,王欣桐在前期与用人单位接触时,根本就没听说相关消息。在用人单位与上级部门联系后,对方告知,因未得到市里正式公文,不方便也不知道如何与一线学校说明,不能因为听到一点风声就匆匆下发要求,“这种工作态度是要不得的”。
 
“如果你们的政策是早就公开出台的,你们的政策是考虑到应届生就业时限的,你们的政策是合情合理的,我们大可在去年找工作潮开始之初就选择离京发展,我们大可不纠结于这种莫名的歧视,而现在说这些为时太晚。”王欣桐愤愤不平。
 
现在,距离毕业还有1个月的时间,王欣桐的工作还没有最后的着落。
 
此前联系的学校还是很想要这个专业对口的“大龄”毕业生,学校允诺她5月中旬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学校负责人事工作的老师在不断跟区里沟通,强调现在很缺教师,能不能给学校在用人方面一些年龄的宽松。“区里说会帮着争取,但是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市人社局这边”。
 
至于王欣桐所在的大学,就业办的老师也在做着类似的努力,在给市人社局递材料。
 
“学校这边跟北京市人社局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只能通过递材料反映情况。”王欣桐说,“老师给我们的说法是,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政策一出台,你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是无法左右政策的。”
 
对于像王欣桐这样的情况,北京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考虑到2013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正在进行中,已有不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接收意向,“为避免新旧政策衔接带来的影响,对于此前已与单位达成接收协议,且用人单位满意、愿意引进的2013届毕业生,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可按原政策引进”。
 
同时,也强调“今后市属各用人单位招聘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按新要求执行”。
 
对此,王欣桐并不乐观。
 
这几天,她在网上四处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昨天,她看到顺义区教委发出公告招聘老师。公告正文里,对应届毕业生并没有提及年龄限制,王欣桐看了之后很高兴,但细看正文后面各校用人指标要求时,觉得被戏耍了:都写了硕士27岁以下,本科24岁以下。她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此前跟人社局打电话反映情况,对方说是酌情考虑,但是我实际看到的政策,很刚性,实施起来没有酌情考虑。”王欣桐说。(原标题:北京“年龄控”政策低调出台:严控非京籍毕业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