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20 7:54:2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城市频繁地陷人祸难逃其咎
 
■本报记者 张巧玲
 
近日,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临街商铺发生塌陷,让媒体再次聚焦城市“地陷”问题。
 
记者获悉,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均发生过“地陷”事故,而造成这些事故的“导火索”几乎都与地铁修建有关。
 
城市地面塌陷与地铁修建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地铁修建究竟能否规避塌方风险?为何一次次考问、一次次反思,都未能阻挡夺命的惨剧上演?
 
是天灾还是人祸
 
“全国28个城市在建地铁,有19个发生过塌方事故。”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
 
那么,城市频繁“地陷”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认为,地面塌陷确有由自然因素引发的,但近年来多个城市如此集中地爆发地面塌陷事故,主要还是由“人为”因素所致。具体来说,城市地下空间的过度或不合理开挖等都可能造成地面塌陷。
 
防护工程专家、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表示,目前城市地铁建设,主要属于浅部的地下工程,即一般处于地下二三十米,而我国的浅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已相对成熟。如果地质勘察、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监测与监理、安全风险分析等程序到位,此类事故基本可以避免。
 
赵文津则举例说,上海宝钢地基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地在烂泥里打进50万吨钢板,这种特殊的加固措施避免了塌陷事故的发生。此外,青藏铁路的施工难度远远超出一般城市地铁的施工难度,但也未见发生塌方、下沉事故。
 
勘测设计不合理是首因
 
对于上文提到的广州市城市地陷事故,有专家指出,当地塌陷处地质状况与图纸显示存在差异。广东地质灾害评估专家詹松在其微博中也指出,施工方法不当,是造成此次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梦恕则向记者表示,“规划、勘探、设计以及招投标不合理正是地下工程中的四大‘癌症’”。地铁修建主要存在五大风险:规划风险、勘探设计风险、招投标风险、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
 
其中,规划风险主要指地铁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王梦恕认为,广州、大连、青岛等地的地下结构存在“上软下硬”的情况,很容易引发塌方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深埋”的方式,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铁修建过程中的塌方、下沉现象。
 
此外,由于各城市地质条件不同,其地铁设计及施工方案也应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地铁设计水平不高,许多城市都是相互“套图”,互抄设计方案,因此时常出现开工后修改设计的情况。
 
在造成各城市地铁建设出现塌方事故的原因中,王梦恕指出,勘测设计不合理的因素占2/3。此外,招投标中低价中标的“原则”、施工过程赶工期等也给施工安全埋下了隐患。
 
钱七虎也指出,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规划、勘探、设计、施工、运营一个都不能少。哪个环节没有到位,都可能出现问题。
 
向科学管理要安全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是著名的“海恩法则”所提及的内容。
 
钱七虎指出,“海恩法则”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故预防原理:要预防重大事故,必须预防轻微事故,预防事故的先兆,为此,必须消除日常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如果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管理,那么地铁建设的安全隐患完全可以被扼杀在摇篮中,为此,“我们应向现代科技、现代科学管理要安全”。
 
王梦恕则建议,在地铁建设中可以引入BT模式,即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
 
“采用BT模式,可以避免低价招标、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地铁建设及运营的安全。”王梦恕表示,国内目前已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建设采用此模式。
 
《中国科学报》 (2013-02-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