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诗萌 周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6 8:21:58
选择字号:
卢秉恒院士:3D打印应兼顾工业与消费

卢秉恒

 
■本报记者 原诗萌 实习生 周瑶
 
继去年12月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态将推动3D打印产业化之后,近日科技部有关人士也向媒体透露,目前3D打印相关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两会后公布。
 
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诸多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并担任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他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设计研发能力不足,而3D打印技术可以辅助并加速设计与研发,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
 
而在发展方向上,卢秉恒认为应该将工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并举,投入科研力量,并大力推广,以更好地推进3D打印产业的发展。
 
已有初步基础
 
2012年,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机构,推动3D打印技术向国家主流制造技术发展,也促使各国政府开始重视3D打印。
 
虽然目前中国有关3D打印的战略规划尚未出台,但卢秉恒告诉记者,我国的3D打印技术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在还未引起国家重视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发展。
 
目前,我国的3D打印已经取得了一批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成果,部分成果甚至世界领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都投入了较大的研发力量。在技术方面,目前我国的金属结构件直接制造技术已经可以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要求,生物细胞打印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此外,我国在3D打印设备的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国内已经诞生了一批生产3D打印设备的企业,这些企业对于3D打印的普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北京泰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万元级3D打印机,2012年产品销量达3000台。
 
虽然我国的3D打印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不过卢秉恒指出,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距离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比如没有形成产业链、工业环境不配套等等。此外,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上,如3D打印机中的激光器,也仍然对国外依赖较大。
 
在应用方面,我国的3D打印也远未达到美国的丰富程度。据卢秉恒介绍,目前我国3D打印的大部分应用仍然集中在军工领域的开发与模具的制造上。而从设备数量上看,美国目前各种3D打印设备的数量占全世界40%,而中国只有8%左右。
 
“设备的数量多,说明美国在产品开发方面做得好,产品的创新比较多,而我们则相对弱一些。”卢秉恒说。
 
如何发展
 
在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机构不久,中国亦成立了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据该联盟副理事长罗军介绍,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目前正准备借鉴美国模式,计划联合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单位与产业园区,先小范围推广3D打印技术,待产生效果后,再进一步打开市场。
 
对于具体的发展方向,卢秉恒强调,对于军用和工业的高端领域,以及创意开发等大众消费领域,我们都应该大力去发展。
 
卢秉恒指出,3D打印具有制造周期短,适合单件个性化需求等特点,在大型薄壁件、蜂窝状复杂结构部件、钛合金等难加工、易热成形零件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而对于3D打印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卢秉恒也表示十分看好。“目前在很多大众消费产品的开发中,3D打印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用这一技术制造一些工艺品和简单的生活用品,能很快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
 
此外,卢秉恒还认为,3D打印适用于创意设计,未来会走入学校和家庭,帮助孩子培养三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对于现在3D打印技术被热炒的现状,卢秉恒认为,我们国家对3D打印应该采取理性发展的态度。
 
“我们应对3D打印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3D打印技术在生产制造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上升,但对传统制造业更多是补充而非颠覆。”卢秉恒说。
 
不过,卢秉恒也充分肯定发展3D打印对于中国的意义。
 
“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能力过剩,但设计研发能力不足。而3D打印技术正是辅助和加速设计与研发的手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技术,投入科研和其他力量,并大力推广,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国家变成制造强国。”
 
《中国科学报》 (2013-02-06 第2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